首页>菏泽频道>内容详情

葫芦烙画手艺人周永胜:以火为墨绘乾坤

2024-04-02 09:47:0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郭孝敬 刘燕

葫芦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顾名思义便是用电烙铁在葫芦上熨出烙痕作画,是我国一项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菏泽市牡丹区何楼街道葫芦烙画手艺人周永胜,凭着兴趣和热爱,潜心研究烙画,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葫芦烙画爱好者的青睐。

周永胜,1954年出生在农村,为了生活,他的前半生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地与土地打交道,现在他变成一名艺术范儿十足的葫芦烙画创作者。“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对书画的热爱刻在骨子里,也为现在在葫芦上烙画打下了基础。”周永胜笑着说。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市场上接触到了葫芦烙画,便被这门技艺深深吸引。

经过多方打听、实地考察,2017年周永胜在自家地里种了两亩葫芦,开始探索葫芦烙画技艺,从那时起,“白天扛锄头,晚上拿笔头”成为周永胜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葫芦烙画不似纸上绘画,纸是平面的,葫芦是凹凸不平的,这也无形中在葫芦上创作增加了很多的难度。由于创作时,手握“烙笔”时间很长,久而久之,周永胜的手指已经变形,但丝毫没有影响他学习葫芦烙画的决心。

“一个完整的葫芦烙画作品包括构思、起稿、走线、上色、修整等步骤,每一个环节都重要。”周永胜说,葫芦上烙画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掌握,葫芦皮的厚薄程度影响下笔力度,“烙笔”温度不同,烫出的颜色也不同,每一笔浓墨淡彩的背后都是一门大学问。葫芦烙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成的,是一件需要毅力的事。就像种庄稼一样,需要耐心和细心,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才能画得好。现在,周永胜的葫芦烙画技术已炉火纯青,但每次烙画时依旧是小心翼翼。

​据周永胜介绍,葫芦与“福禄”谐音,有吉祥如意、福禄双全的美好寓意,葫芦在中国的种植历史已有7000多年。将葫芦与中国传统烙画技法与传统美术相结合,在葫芦上烙绘出的山水、人物、花鸟等,画面层次丰富,造型自然古朴,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从摆件到水瓢、蛐蛐篓、酒壶、储物罐等系列产品,在周永胜的家里,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葫芦随处可见,每一个葫芦上面都被烙上了千姿百态的图案。“离开了烙画手艺,葫芦仅仅是一种经济作物,如果加上这门手艺的话,小葫芦就可以做成一个大产业。”周永胜说,接下来,他打算与同行创作者一起承包100亩地种植葫芦,发展葫芦烙画产业,带动更多人从中获益,让这项民间艺术产生更强大的生命力。

简介:

周永胜,男,1954年出生,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人,中共党员,自幼酷爱书法艺术,长期临摹顾体楷书,王羲之引书,其书法作品深受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现为菏泽市书协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2019年其作品入展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举办的“风景这边独好”书画展,获入展证书,现在转型为葫芦艺术的创作,在葫芦上烙刻书画作品,楷书、隶书、引书、篆书、山水、人物花草、虫鱼、形态各异,形象逼真,惟妙惟肖,远销全国各地。

​作品:

《昭君出塞》​

《佛头》​

《腾龙》​

生肖《牛》​

生肖《羊》​

生肖《兔》​

生肖《狗》​

《野趣》​

《显摆》​

《福禄同寿》​

《阿弥陀佛》​

《知足常乐》​

《财主》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马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