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李冬访 通讯员 赵忠宇
经济与文化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城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有繁荣的经济,也应有繁荣的文化。一直以来,菏泽鲁西新区坚持经济与文化同频共振、同步发展、相互促进,不断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为城市注入活力。
“这次畅游新区的活动很有意义,我不仅感受到了鲁西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对非遗文化也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和了解。”在日前举办的走读山东“感知菏泽”主题系列活动中,来自德国的国际友人乌维被鲁西新区非遗面塑“圈粉”。
作为省委、省政府统筹擘画的四个省级新区之一,菏泽鲁西新区在工业强区的火热实践中,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无限动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鲁西新区注重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曹州面塑正是其中之一。曹州面人历史源远流长,是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面塑艺术的发源地,鲁西新区马岭岗镇可谓是名家辈出。
为了让面塑艺术赋能城市文化发展,近年来,鲁西新区不断推动面塑艺术的传承发展和技术创新。如今,从事面塑艺术专业人员达1000余人,其中,国家级面塑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3人,100多人常年开展面塑技艺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活动,不断提升曹州面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了更好地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鲁西新区不断培育文创产业,“江北V谷”项目正是其中之一。该项目依托宇生文化为主体,立足菏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极探索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致力于打造视频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为了更好地推介菏泽,围绕牡丹文化、戏曲文化、武术文化、军事文化、祖源文化等菏泽丰富文化资源,宇生文化尝试用动漫的形式向外界宣传菏泽,其中,打造的动画电影《国防后备军之牡丹特工队》包含了大量的菏泽元素。
不仅如此,为了将菏泽文化与现代技术进行有效融合,依托江北V谷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平台,支持非遗项目上云端,用市场的力量、现代的技术创造性做好非遗传承与保护发展,将菏泽丰厚的非遗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市场优势,不仅实现了曹州面塑产业发展新态势,更实现了文化、经济、社会效益的多赢。
打造曹州面人非遗馆、组织面塑艺术创作展、积极参与“山东手造”工程、推动面塑进校园进社区……通过一系列举措和常态化开展各种面塑活动,鲁西新区在扩大非遗面塑文化的社会影响、营造保护非遗面塑良好氛围的同时,尝试探索面塑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非遗传承人才,挖掘面塑的时代价值,全力做好面塑技能传承与发展,让面塑非遗文化真正活起来。
不仅仅是面塑,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大文章中,鲁西新区也通过“牡丹IP”深耕牡丹产业,花可赏、根入药、籽榨油、蕊制茶、瓣提露……在这里,国色天香的牡丹衍生出了众多特色产品,围绕牡丹产业打造了全产业链业态,让这朵“富贵之花”升级为“产业之花”。
文化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下一步,鲁西新区将充分挖掘菏泽文化资源,不断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培养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通过文旅搭台、经济唱戏,不断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