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近年来,菏泽市郓城县充分挖掘村级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政策红利,统筹资源禀赋、生态承载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着力打造富有乡土特色的新产业、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其中唐庙镇胡庄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建设产业基地,实现了从“落后村”到“先进村”的华丽转身。2019年底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村居,先后被授予省级卫生村、菏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菏泽市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指方向,成立合作社破题困局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郓城县唐庙镇的胡庄村以前是省里挂名的软弱涣散村,村里没钱、老百姓不富,是镇上远近闻名的“老大难”。省派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班子抢抓村级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政策机遇,围绕党建抓产业,抓好产业促振兴,发展困境迎刃而解。
一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立足于瓜果蔬菜种植时间长、质量高、市场广等优势,在深入走访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由村支部牵头,村集体作为发起人,联合党员致富能手、本村村民成立宣峰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支部书记胡宣峰任法人代表。合作社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理事会成员与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既能引导群众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理念,又能在干事创业的实践中培养锻炼一批有情怀、敢担当、懂政策、能带富的优秀后备人才,实现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建制度完善组织架构。合作社下设土地流转中心、股份合作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技术指导中心等职能机构,合作社内部组建运输组、劳务组、妇女创业组等实体组织,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方式。村支部先创办合作社,农民以土地等资源入股,村集体负责搭建遮雨棚及完善配套设施,合作社为农户提供葡萄种苗和技术支持,农户负责葡萄种植管理和遮雨棚等基础设施的管护维修,通过产业和股份把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民的利益联结起来,走上了合股经营、抱团发展的路子。
三是降风险吸引村民入股。村支部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反复向群众解释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在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方面的天然劣势。支部书记胡宣峰带领村两委班子走街串巷,动员党员干部和种植能手率先流转土地,采取订单合同、保底收购和股份分红等方式与种植户实现“风险村担、利益共享”。合作社负责提供葡萄苗和水肥管理等种植技术,种植户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种植,保证第二年新挂果葡萄亩产1000斤以上。如果非人为因素,新挂果的葡萄亩产1000斤以下,由村里按照市场价乘以产量差额给予种植户补贴。种植户风险降低了、收益保证了,入社积极性大幅提高。截至目前,该村275户村民,有131户加入合作社,占比达到47.6%,2020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8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800元。
精细管理提效益,产业振兴蓄势待发
合作社成立了,如何发挥作用、提升效益成为起势腾飞的关键。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支部从学技术、提技能、优管理等三个方面重点发力,开创了产业振兴新局面。
一是“走出去”开阔眼界学技术。镇村两级多次组织村干部、党员、种植大户和群众代表赴开封、潍坊、泰安和定陶等地考察学习,并邀请当地葡萄专家、菏泽学院等高校教授到村调研指导。经前期充分准备,2019年4月,在菏泽学院指导下,第一批占地130亩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项目正式落户胡庄。胡元辉曾是村里的一名贫困户,本人二级重度残疾,在村支部的帮助和鼓励下,他首先带头栽植了3亩阳光玫瑰葡萄,因学习勤奋、上手很快,现在的他已经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葡萄种植能手。今年胡元辉家的葡萄亩产达2600斤以上,按保底市场价10元/斤计算,亩均效益26000余元,彻底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走上了小康路。
二是“引进来”手把手教提技能。抢抓省农科院与郓城县对口帮扶战略机遇,成立农科专家工作室,由省农科院葡萄研究院院长李勃博士任组长,高级农艺师陈迎春博士任葡萄合作社技术副总,全面负责胡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示范园建设事宜。省农科院、菏泽学院专家教授,通过集中培训、田间示范等方式,从大棚搭架、栽植种苗、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疏果等环节进行规范化技术培训,目前村内能熟练掌握葡萄种植技术的农民已达到18人。
三是“五个一”模式优管理。阳光玫瑰葡萄种植产业基地,按照统一供优质苗、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防治、统一市场销售“五统一”模式管理,大幅提升了葡萄品质、增加了优质果产量。在市场销售方面,由合作社统购统销,先从农户处统一定价收购,与县内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等签订供货协议,与浙江、江苏等外省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协议,线上线下平台融合拓宽销售渠道,维持了市场价格的稳定性,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最大限度增加了群众收益。
提档升级谋长远,致富奔康羽化蝶变
一是强化品牌建设,让名头“响”起来。抢抓郓城县农产品整体形象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三牌共创”政策机遇,2021年8月同时注册完成“绿之晶”商标和国家食用农产品电子合格证书,7月份向农业农村部提交申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注册完成后,借助“好郓来”农产品公用品牌优化包装设计,进一步打响了胡庄阳光玫瑰葡萄知名度,开拓更多县外市场,目前来自北京、深圳、青岛等大中型城市客商陆续到村洽谈相关合作事宜。
二是优化利益分配,让农民“富”起来。村集体按每亩地800元租金价格流转农户土地,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农户,吸纳到葡萄园务工,年务工收入可达到20000元/人。合作社按照投资成本(包括为农户搭建遮雨棚/每亩地15000元,提供技术服务等)的一定比例向葡萄种植户收取租金:第一年按照投资额的10%,第二年按照20%,第三、四、五年均按照30%,五年之后按20%收取。同时,在扣除生产成本(包括水肥管理、农药、劳动力等支出)之后,剩余的收益部分,按照1%-2%的比例分红给流转土地的农户,一块土地、三份收益,农民的口袋迅速鼓了起来。
三是发展农业新业态,让产业“强”起来。扎实开展“增绿、用绿、护绿”专项行动,栽植女贞等绿化树种7000余棵、新增绿化面积达3万平米,高标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乡村记忆馆和休闲凉亭7座,实现绿化亮化美化全覆盖,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村居。同时,依托阳光玫瑰葡萄和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强化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配套建设葡萄采摘园、休闲垂钓园、乡村体验园等,中秋前后举办“葡萄采摘节”等乡村休闲活动,打造让城市人向往、让本地人留恋的田园综合体,绘就乡村振兴最美画卷。(张洪燕 田灌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