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东鹏
胆囊结石是在胆囊中生成的结石,主要成分由胆固醇、无机盐及钙等物质在胆囊内聚集、结晶、沉淀演变形成的,多发于成年人。据统计,胆囊结石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0%。
一、胆囊结石形成的饮食因素
1、吃甜食过量:过量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精制的大米和面粉,会促进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汁中胆固醇及卵磷脂之间的不平衡,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2、长时间高脂肪饮食:长时间进食动物脑等高含量胆固醇食物,可造成体内胆汁分泌代谢出现异常,破坏胆汁中的胆固醇、胆汁酸、磷脂比例关系。如果再有胆汁淤积,则很容易产生结石。同时,长期高脂肪饮食加之运动不足,会导致胆囊肌张力降低,胆囊排空延迟,胆汁淤积,最终形成胆结石。
3、长时间低脂饮食:长时间低脂饮食和素食影响人体对脂肪酸、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胆汁缺乏卵磷脂和胆盐,造成胆固醇、胆盐和卵磷脂之间的比例异常,产生胆囊结石。
4、饮用水少:喝水少也是促进胆汁代谢障碍的原因之一,水分少,胆汁容易粘稠,从而促使结石的发生。
5、不吃早餐:长时间不吃早餐可降低胆汁酸含量,浓缩胆汁,容易形成胆结石。
生活中常提到“肝胆相照”,胆囊卧在肝脏的后方,被称为“胆汁仓库”,形状像茄子。不进食时,肝脏分泌出胆汁,储存、浓缩在胆囊内,当人体进食后,胃肠道内食物需要消化时,胆汁从胆囊排出,进入小肠内,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胆囊可分泌黏液,进而保护胆囊黏膜,避免浓缩胆汁的损害。胆汁由肝脏组织细胞分泌,不是由胆囊产生,胆囊是胆汁的“储存仓库”。如果人体切除胆囊,并不会影响胆汁的分泌,胆汁仍存在于人体中,可帮助消化脂肪。切除了胆囊也不会像传说中的“人会变得胆小”。
二、胆囊结石的分类
按照形成胆囊结石的化学成分,可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型结石、胱氨酸结石、碳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等类型。
有些人胆囊存在结石,但没有明显症状,被称为无症状胆囊结石,大多在一般体检中发现。胆囊结石可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有些患者没有引起重视,可能被当成胃炎而没有及时就诊。
胆囊内的结石如果嵌顿于胆囊颈部,可导致急性胆囊炎发作,出现胆绞痛、右上腹或上腹疼痛,疼痛可向右肩胛或背部放射,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胆囊收缩,可使疼痛程度加深。
三、胆囊结石的危害
胆囊结石带来的危害诸多,最严重的危害就是发生癌变。虽然胆囊癌变发生的几率很低,但给人体健康带来的损害极大。结石长时间留在胆囊内,随着胆囊发生收缩,结石不断刺激胆囊壁,诱发胆囊壁发生细胞癌变。
四、胆囊结石的治疗
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可定期做肝胆彩超等检查,了解胆囊结石和胆囊壁病变情况。
对于胆囊结石,国内外临床指南均推荐将胆囊切除术作为有效治疗方法。
手术指征:(1)胆囊结石,无论是否有症状;(2)有相关并发症,如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等;(3)具有胆囊癌危险因素,如胆囊萎缩、充满型结石、瓷化胆囊、胆囊壁增厚(≥3 mm)、胆囊肿瘤性息肉等;(4)合并先天性胰胆管汇合异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肥胖与糖尿病等;(5)胆囊畸形等。
五、胆囊结石的预防
饮食控制是防止胆囊结石发生最理想的预防方法。应尽量少摄入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和烈酒等,容易造成胆囊内胆汁淤积。多进食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鱼类及海产类食物,含丰富纤维的糙米、胚芽米、蔬菜、海藻等,减少形成胆囊结石的可能性。同时,平时应养成按时吃早餐的习惯,早上吃一个煎鸡蛋,能促进胆囊排出胆汁,避免胆汁长时间淤积在胆囊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