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东鹏 通讯员 王霞
为进一步践行全国科普月“提升科学认知,服务美好生活”的宗旨,9月24日和26日,在牡丹区科协的组织下,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专家团队先后走进牡丹区第四小学和中华西路小学,开展了以“儿童注意力不集中”为主题的康复知识科普宣讲活动,为师生们带去了一场关于儿童专注力的专题讲座。
“幽灵程序”在作怪?专家揭示注意力问题的生理根源
本次活动的理论知识主讲人、儿童康复专家陈娟主任指出,许多孩子的注意力问题并非主观意愿所致,其根源可能在于早期神经发育中未能成功整合的“原始反射”。她形象地比喻道,这些本该在婴儿时期完成使命并被“整合”的反射,如果依然活跃,就会像“后台运行的幽灵程序”,持续消耗孩子的大脑资源,干扰他们的专注力、坐姿控制与学习效率。


陈娟重点介绍了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迷路反射和脊柱格兰特反射等常见的未整合反射。这些专业术语在她生动地讲解下,变得通俗易懂,让老师们意识到,孩子的“多动”和“懒散”可能是一种无法自控的生理表现,而非态度问题。
现场评估发现“真因”,家庭游戏成为“整合”良方
理论讲解之后,我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袁春兰与儿童康复部治疗师长史丹丹,现场为部分学生进行了针对性评估,重点筛查了与注意力密切相关的反射整合情况及视觉追踪能力。评估结果印证了专家的观点:那些在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书写疲劳、小动作频繁的孩子,确实存在明显的原始反射未整合现象。

如何帮助孩子“关闭”这些“幽灵程序”?
专家们并未开出复杂的药方,而是带来了一系列简单、有趣且有效的家庭训练小游戏,让科学干预融入亲子互动。吹气球、追视飞起的气球、用头顶气球、交通指挥操、屁股走路等,这些简单有趣的游戏可帮助孩子们逐步整合原始反射。

本次活动成功地将专业的儿童康复医学知识转化为孩子和教师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的科学方法。它不仅消除了现场人员对孩子注意力问题的误解,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家庭支持方案,引导大家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用充满爱意的游戏帮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