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张洪燕
优美整洁的村庄、整齐的果蔬大棚、笔直宽阔的柏油路……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孕育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的每一个村落都充满着激情与活力——这就是现在的菏泽巨野县龙堌镇。
近年来,龙堌镇党委、政府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不断优化体制机制,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用党建强基铸魂,用产业兴业富民,用文化成风化人,用治理美化乡村,加快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
强人才提动能,跑出富村“加速度”
思农蜂蜜创始人左凤龙,14岁起跟随父亲开始养蜂。2013年,在家乡政策的鼓励下毅然返回龙堌镇创业,专门生产蜂蜜制品。他与300余户蜂农签订协议,常年收购原蜜,品种有椴树蜜、荔枝蜜等几十种,采取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去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目前,300余家蜂农加入联合社,年养蜂规模达6万余箱,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近年来,龙堌镇大力实施“归雁兴龙”行动,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库,鼓励能人返乡创业。依托镇党校平台,邀请农业技术、创业经营等方面的专家讲师,加快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和“乡创客”。通过政府引导,镇企业友邦实业创办了山东萱源科学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多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协同合作,柔性引进博士后、博士11名,高级技术人员3名;力乐新材料公司组建力乐研究院,与新西兰工程院院士庞树声进行产学研合作,现有专利12项,专业研究人员10余名。两个专业技术研发机构的成立,极大增强镇产业技术创新力量,为推动镇域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乡村人才振兴要提升基层教育质量。“即使党委政府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要切实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现在全镇最漂亮的地方就是校园。”龙堌镇党委书记、镇长郑义说。同时,全镇上下大力提高基层教师生活待遇、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每年召开助学座谈会,引导村党支部书记重视教育,在全镇营造了重视教育、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浓厚氛围。
美生态优内涵,绘就幸福“新画卷”
日前,记者来到龙美现代产业园,昔日的采煤塌陷区如今成为了一座天然氧吧。这里有湿地水面6000亩,绿化苗木50多种360万株,国家二级、三级保护动物60多种,构建了农、林、牧、渔、游五种业态。通过发挥龙麟、龙美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带头作用,龙堌镇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初见成效。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随意走进龙堌镇一处村居,宽阔笔直的街道,错落有致的传统风格建筑,处处体现了乡村之美。近年来,龙堌镇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典型带动原则,不断创优创新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机制,通过大投入、大建设,绘制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乡村美,城镇兴。围绕“新生小城市、菏泽后花园、巨野次中心”功能定位,龙堌镇党委、政府精心规划城镇、精致建设城镇、精细管理城镇,群众看病就医、教育、养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大大提升城镇品质。
美乡风促文明,筑牢和谐“同心圆”
镇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有清风书画室、农家书屋、儒学讲堂。每个村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都不少于3间功能室……近年来,龙堌镇全面整合现有资源,积极打造“1+4+47”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阵地,即1处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园,4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新时代理论宣传、文明实践活动载体。同时组建了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优秀青年等组成的四支宣讲队伍,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宣讲新格局。
尊老扶幼有“童心外婆桥”、邻里互助有“爱心桥”、党群合力有“连心桥”、婚恋新风有“鹊桥”、纠纷化解有“枫桥”。为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龙堌镇广泛发动志愿者,大力开展“五桥”志愿服务,打造了特色文化品牌。在此基础上,还推进“五为”志愿服务,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人群、为社会公共需要,把暖心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美丽乡村,筑梦沃野。前行的龙堌镇将以更务实的心态、更奋进的姿态,踔厉奋发、奋楫争先,不断擦亮振兴名片,谱写出新时代“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