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李冬访
春末夏初,芍药花蕾已成,正是赏花、切花的好时节。近日,菏泽鲁西新区吕陵镇芍药种植基地花香弥漫,700余亩芍药竞相绽放,美不胜收。
近年来,吕陵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结合实际,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不断推动酥梨、甜瓜等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立足于优越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花卉产业,不仅让鲜切花产业迈向规模化、标准化,而且也有效带动了群众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锦上添花。
“这是‘亨利博格’从欧洲引进的一个品种,它茎秆粗壮,花苞大;这是‘御前表演’,这是‘红色魅力’......”在与记者交谈中,菏泽市国花苗木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李进华对基地的芍药如数家珍。“我们的鲜切花产品面向中高端市场,品质均经过严格把控”。李进华种植的芍药花大而靓丽,颜色纯正,花瓣层层叠叠,花香浓郁,这与他的科学种植管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鲜切花要选择成熟且尚未开放的花骨朵。”在芍药种植基地现场,李进华一手轻扶花蕾,一手用剪刀在花枝上剪取含苞待放的芍药,带领着芍药基地的几十名工人剪切芍药。据他介绍,采收芍药只是制作鲜切花的第一步,通常情况下,刚刚采收好的芍药会马上通过专用车运往冷库,在2℃—5℃的低温环境里,经历分拣、去叶、捆扎、清洗、包装、冷藏、运输等多个环节,环环相扣。
今年50岁的李进华是家里的第三代花农,2017年开始从事这份“花事业”。“过去,芍药在花卉市场并不显眼,更多发挥着药用价值。后来随着鲜切花市场兴起,芍药逐渐成为花市‘新宠’。我们合作社是菏泽进口芍药的主产区,现有70个大棚,七大色系、60多个品种,对外销售种苗、鲜切花。为了提高芍药品种多样性,每年还引进许多进口芍药新品种。”李进华告诉记者,芍药基地里铺设了先进的滴水灌溉系统,通过使用有机肥对土壤品质进行改良,能年产200多万枝,并借鉴荷兰、以色列、昆明等国内外先进采后处理技术,切实保障了芍药鲜切花品质稳定上升。
鲜切花经济不仅让企业尝到了甜头,也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芍药基地吸纳周边群众在此务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促增收。“我就住在这附近,一有空我就来基地里干活,活不累,收入还不错。”67岁的周大姐在地里一边忙碌一边高兴地给记者算账,她现在一年收入有1万余元。
在花卉生产过程中,李进华和基地人员不断探索、研发种植技术、反季节催花技术。3月11日,花骨朵就已经达到3.9公分,“今年,我们芍药种植基地,通过应用反季节催花技术,成功将花期时间提前至3月中旬,是全国首批上市的芍药鲜切花。”来自北京、上海、云南、江苏等地的经销商专程开车来菏泽订货,李进华说:“这些外地客商和我电话联系后,来到基地后就开始采摘,有的甚至到了夜里4点,还在基地里打着头灯,拿着尺子、剪刀,带着工人采摘芍药。”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兴起,“鲜花经济”开出新花样,芍药基地销售负责人张双开始转变思路,由最初的人力跑市场向互联网销售转变。她优化内部系统,开发应用鲜花销售微信小程序,利用选品丰富、价格优惠、售后服务等优势,让客户自主下单,从而细分客户群体,追求多样化服务。高峰期芍药基地一周订单超2万。
李进华认为要让鲜花的魅力变成最直接的生产力,今后,芍药基地仍要不断地深化、强化种植技术,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执行采后处理,优化线上售后服务,以产品质量来进一步扩大市场。如今,菏泽市国花苗木专业合作社采取线上、线下共同销售的方式,将菏泽芍药鲜切花销往广州、上海、浙江、江苏、北京等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达500万。
芍药进村做活了“花经济”,下一步,吕陵镇将继续推动特色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调优结构、延链补链,深入挖掘农业产业发展潜力,积极探索“芍药”变现,真正让 “满园芍药”留得住城市游客,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着力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富民路上的亮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