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张洪燕 通讯员 董鑫光
基层宣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菏泽巨野县龙堌镇注重运用基层经验,建好用好各类特色宣讲队伍,擦亮“声动巨野 龙堌课堂”宣讲品牌,把基层宣讲阵地建设成为教育引导基层群众的精神家园,努力让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用“四问清单”推动理论宣讲走深入实。
解决好“讲什么”的问题。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基层宣讲工作是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环节,龙堌镇积极回应基层所想、群众所惑、百姓所盼,讲出“人间烟火气”,讲到“柴米油盐酱醋茶”。聚焦生活琐碎小话题,将如何解决一家一户实际问题的“小道理”引申到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理”。紧扣老百姓关切点,将集中统一的权威宣讲和为不同受众量身打造的个性化宣讲结合起来,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有收获。
解决好“谁来讲”的问题。坚持突出龙堌特色,高标准组建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党组织书记等宣讲队伍,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让群众唱主角,分众化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阐释宣讲,在寓教于乐中突出宣讲权威性。用好“声动巨野 龙堌课堂”特色宣讲品牌,发挥基层宣讲品牌在引导群众、鼓舞群众方面的独特作用,注重贴近贴近群众实际生活,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讲活动,扩大宣讲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宣讲“接地气”“冒热气”。
解决好“怎么讲”的问题。在宣传方式上不断创新,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充分考虑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满足群众需求,努力做到通俗易懂讲道理、务实有效解困惑。结合“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节日活动和“一村一场戏”文化下乡活动,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将党的创新理论、党史故事、发展成就编排成文艺节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文艺宣讲,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推进理论传播,把理论宣讲和保护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宣讲鲜活性、灵活性、贴近性。
解决好“在哪讲”的问题。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传播到哪里,因地制宜用好各类场地、激活各种资源,充分挖掘镇域内龙美生态湿地、龙麟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理论宣讲基地、乡村记忆馆、耿庄村青少年武术研学基地等,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灵活选用宣讲场所。
结合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将宣讲场所搬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文化长廊,灵活运用座谈会、宣讲会、交流会、培训会、送“讲”上门等形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宣讲“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