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菏泽频道>内容详情

菏泽牡丹区高庄镇第六届葡萄文化旅游节开幕

2023-07-17 09:36:1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杨永进 通讯员 高志房 王谦

热情奔放的七月,连绵成片的大棚内的葡萄藤上挂满了诱人的葡萄,7月16日,菏泽牡丹区“聚力乡村振兴 描绘壮美画卷”主题系列高庄镇第六届葡萄文化节启动仪式在高庄镇东头村葡萄大道盛大开幕。开幕式上进行了舞狮、诗朗诵、歌曲、书画表演、葡萄亲子互动、农民趣味运动会、村“BA”篮球争霸赛等活动。​

本次活动由牡丹区区委宣传部、牡丹区文化旅游局、牡丹区高庄镇人民政府主办。牡丹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油凤莲,牡丹区政协副主席朱国玺,牡丹区区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李国锋,牡丹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建民,牡丹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化军,牡丹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宏生,牡丹区广播电视台台长李玉军,高庄镇党委书记侯东立,高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宁参加了开幕式。牡丹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油凤莲、高庄镇党委书记侯东立分别致辞并和参加活动的领导一起上台,共同启动牡丹区高庄镇第六届葡萄文化节开幕仪式。

牡丹区高庄镇坐落于美丽富饶的黄河南岸,菏泽城区西北20公里处,是原南华县县委所在地。人口约7万人,耕地面积8万亩,高庄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近年来,高庄镇通过大力发展春可赏花、秋可摘果的“花果经济”产业模式,入围“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农业产业强镇”。一年四季,花朵错落绽放,果实相继丰收。高庄镇持续打造“四季花果”产业,以各村时令水果为基础,着力实施“一带五园”旅游示范片区,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带,发展农耕文化园、智慧农业园、葡萄产业园、果蔬生态园、特色养殖园五个园区,结合赏花节、开园采摘节、文化旅游节等,打造“一村一品”、“一月一节”文化活动,轮月“赏鲜花、尝鲜果”,让每一季花开花落都有声有色,共同奏响乡村振兴田园曲。

本次活动的高庄镇葡萄采摘基地位于高庄镇东头村,占地2000亩,是牡丹区规模最大的集生产、观光、科教于一体的连片葡萄生产基地。2014年高庄镇东头村张孝礼,带领50多户群众成立了“大张果蔬农场”,2016年,东头村以大张农场为示范,积极发动周边群众种植葡萄,成立“高庄镇东头农作物专业种植合作社”,无偿向社员传授葡萄种植技术、提供销售渠道,打造了“高庄镇精品葡萄采摘基地”。基地总投资约1200万元,引进沪太8号、醉金香、早夏无核、维多利亚、金手指、玫瑰香、早亚宝、早生新玛斯等48个优质葡萄品种,产出的葡萄有口感好、含糖量高、保鲜时间长等特点,已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产品销售供不应求,深受广大顾客一致好评,大张果蔬农场也被评为“山东省精品采摘园”“山东省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荣誉称号。

据了解,高庄镇在探索激活乡村产业、助力村集体、村民“双增收”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如何能够在农村这片有限土地上进一步实现“亩产”效益翻番的问题。经过科学分析和深入研判,今年以来,高庄镇凝心聚力抓党建、树品牌,乡村振兴提档前行。积极创建党建亮点示范,立足实际,发挥优势,不断创新,深化党建品牌建设。通过精心部署、重点指导、分步推进,打造千佛湖现代农业示范片区一处。

高庄镇坚持“地理位置相邻、资源禀赋相似、产业结构相近”的原则,按照“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思路,以特色产业为纽带,推进打造覆盖12个行政村的高庄镇千佛湖现代农业示范片区,全面激活区域发展活力,将高庄镇打造成“黄河南岸绿色生态示范区、千佛湖畔高效特色产业带”,走出高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马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