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李冬访
“我志愿成为一名牡丹救援志愿者,践行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尽己所能,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水上救援现场,总会看到他的身影。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救援队伍。他就是刘贵林,用专业救援为守护菏泽碧水蓝天和市民安居乐业呈上一份充满爱心的志愿者答卷。
近年来,刘贵林先后被评为2016年菏泽市牡丹区“冰河勇士”、“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7年菏泽市牡丹区“见义勇为模范”光荣称号;2021年菏泽市“见义勇为模范”等。
每一次接到救援电话,他总是第一时间响应,他的救援足迹遍布菏泽、河南、聊城、济宁等地。八年来,他个人累计出警救援近200人次,在危急时刻,他挺身而出,舍身救人。究竟救过多少人、做过多少好事,他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不惧危险,富有爱心的他一直坚持在应急抢险救援一线,参与防溺水宣传教育、防疫抗疫志愿服务、疫情期间捐赠生活物资,为拾荒老人捐赠物资等,刘贵林用真情和爱心传递社会正能量。
在各种危机面前竭尽所能地挽救生命
刘贵林是一名冬泳爱好者,起初参与过几次救援事件。后来一次救援事件让他萌发了成立救援队的想法。当时两名15岁左右在菏泽上学的学生发生溺水事故,他所在的冬泳协会接到救援通知,立即赶去,河南商丘的救援队也参与了救援。看到外地救援队多样化的救援能力、技术,他下定决心要组建水上义务救援队,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那些不幸的人们。2015年,刘贵林召集冬泳爱好者成立了爱心救援队。2016年,菏泽市牡丹紧急救援中心成立,无偿开展人员、物品等紧急救援服务,提供救援信息咨询服务,无偿开展防灾救灾知识及安全教育。他从一名普通的个体老板成长为一名富有大爱情怀的优秀志愿者,多年来,不断提高救援本领,用更专业的技能,为大家增添一份平安。
2020年12月21日中午,一青年男子跳入赵王河松花江桥水域欲轻生,刘贵林赶到现场,发现溺水者已开始下沉,他顾不得脱掉棉衣,跳进冰冷的水里救人,落水者紧紧抓住他并两次把他摁入水中,他命悬一刻,在岸上民警等帮助下,最终成功救出落水者。
2020年至2022年疫情期间,刘贵林积极组织牡丹救援队员开展力所能及的防疫抗疫工作;并极响应当地政府号召,带领自己的旅游车队,安全、有序地从曹县楼庄迁移护送500多名群众到济宁鱼台防疫隔离点,并先后组织队员在曹县庄寨、牡丹区花乡小学开展集中防疫消杀工作。
用实际行动诠释大爱无疆
很多溺水事故都发生在各种水域,水下坚硬的石块、杂乱的树枝、锋利的玻璃,都会成为伤人的利器。但无论是脏水、臭水,只要有事故,他们救援队都会跳进去开展救援。八年义务救援路,凝结着刘贵林对救人最朴实的理解和最义无反顾的执着。
“生命并非儿戏,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接到险情,就要随叫随到。”刘贵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但是,也因此造成了对家庭的疏忽。谈起家人,刘贵林眼眶泛起了红,有次父亲在医院,姐姐的孙子身患白血病需要他开车前往其他医院时,他在收到一条救援信息之后,立刻紧急赶往现场。起初,家人并不理解他加入救援队,不仅危险还贴钱贴物,但当他的妻子看到被困群众及其家属感动和感激的泪水与笑容后,便开始理解并支持他。
救援路上继续前行
常常会有人问刘贵林,为什么将救援志愿服务当作自己的事业?他说,因为一种理想信念、一颗赤子之心、一份家国情怀。
多年来,刘贵林和他的队员们始终保持着手机的畅通,随时接受求助,哪里发生溺水事故,立即赶赴现场,从没有耽误过一次。“我掌握了很多求生和急救技能,就应该用这些技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刘贵林说,自己的举手之劳,对他人可能就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刘贵林和他的队员们奔跑在公益活动的路上,学校幼儿园有他们宣讲“防溺水”的声音,社区应急自救培训有他们的身影,水域走失人员打捞响彻着救援船的马达轰鸣声,他们一次又一次出现在城市每一个角落。如今,救援队已有100多名队员,他们不断传播着公益的力量,点燃爱的火炬照亮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