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菏泽频道>内容详情

菏泽刘明冲:坚持与创新,唱出坠子书时代风采

2023-09-05 18:10:0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葛红岩 李冬访

“新时代,新使命,中国梦,我们共同来畅想……”近日,刘明冲作为菏泽牡丹区何楼街道“何声入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员,他带领“曹州青年艺术团”的演员们,为当地群众带来精彩纷呈的新时代剧目。

刘明冲从小就对戏曲感兴趣,喜欢看戏,在戏曲的板眼节拍中,他不知不觉的在心里调试出独属于自己的另外一种节奏。12岁起学习相声、快板、坠子书等民间传统艺术,日积月累而后逐渐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经过时光的洗礼和岁月的锤炼,刘明冲学有所成,在菏泽每年举办公益性演出百余场,为学校、社区、乡镇、养老院等地带去一场场专业的表演,推动坠子书的传播与发展。

用爱为困难弱势群体唱响坠子书、送去温暖。“我将自己的大部分业余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公益演出和志愿服务中去,这中间,我付出了不少,但我收获的更多。”刘明冲说,曾经有位87岁瘫痪在床的老年人想听坠子书,其家属找到刘明冲,希望帮忙实现老人的心愿,刘明冲当即决定和“曹州青年艺术团”的演员们,一起来到老人家里单独为她表演。坠子书唱完后,老人紧握着他的双手,泪流满面地说:“谢谢孩子们!”

“能把历史讲精彩的人,本身就有故事,无论你是说书的、唱坠子的,只要把艺学精、道理琢磨的透、人物理解的准,再把精彩的故事、优美的唱腔、绝妙的包袱,展现给精神饥渴的听众,抚慰他们多有创伤的心灵,让他们前行的脚步更轻松。无论是在演出舞台上还是在志愿服务的路上,你就是角!”刘明冲热爱曲艺,痴心坠子书,致力于讲好菏泽故事,用心、用情把“坠子书”民间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让坠子书“火”起来

刘明冲曾经跟随剧团到南方城市进行演出,2019年他开始设计坠子书唱腔、调整台词、四句腔、垛子板、散板、顶板等,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坠子书演出,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也要实现自己的“菏泽坠子书”曲艺梦。晚上,他在安徽黄山宏村表演坠子书,当地人虽然听不懂菏泽方言,但是通过轻快明朗的曲调,感受到了坠子书的魅力,每次演出总会吸引一大批群众观看。清脆的唱功、朗朗上口的歌词,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坠子书深受当地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和青年的喜爱。时至今日,宏村村民仍然记得这个唱腔韵味浓厚、带着菏泽方言的“00后”小伙刘明冲。

安徽黄山宏村村民对于坠子书的喜爱,让他更加坚定了回到家乡继续传承发展坠子书的想法。2020年,他回到菏泽租舞台、音响、找演员、编演新曲目,在当地进行坠子书公益性演出,从无到有,他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把“菏泽坠子书”的梦想迈向现实。此外,他通过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传唱坠子书,收获大量粉丝,用旧调新词,唱出坠子书时代风采。

让坠子书“活”起来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从来都不是师父没教好,只是自己学的不够,悟得不透。现在,我经常拜访老艺人,学习更多的曲艺知识。我把自己当作一个‘仓库’,如果‘仓库’没有真材实料,别人怎么能在这里驻足停留呢。”

为了创新唱新,紧跟时代步伐,刘明冲积极编演了一批新曲目,宣传新思想,歌颂新生活。创作出了曲调轻快、健康向上,反映现实生活,突出时代精神和展现菏泽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新曲,以及尊老爱幼、爱心孝道方面的唱段,《新时代中国梦》《家庭会议》《英雄母亲邓玉芬》等这些朗朗上口、故事情节感强的唱段,随着他的书鼓传遍了四邻八乡,使不少群众受到了影响。

“民间艺术绚丽多彩,但如果没有‘保鲜’,就只能停留在人们的回忆里。我们借助送戏下乡、文艺宣讲进村居等演出形式,积极融入当代人的生活中,让坠子书焕发持久的生命力。”刘明冲说。

让坠子书“传”下去

为了让更多孩子都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曲艺的艺术风采,刘明冲让传统的曲艺艺术走进课堂,走进教室。他为小学同学们讲解了曲艺基础知识,并现场为同学们传授唱腔、身段、表演等基本功,让同学们零距离感受传统曲艺的魅力,接受曲艺文化的熏陶。

在学校授课结束后,有一位7岁的学生家长找到他,孩子在课堂上对曲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来学习坠子书、快板,刘明冲听后,毫无保留的免费教授传唱。在他的努力下,“曹州青年艺术团”能登台演出的年轻演员越来越多,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坠子书这一民间艺术,传承坠子书事业。​

“要想树大根深,不能忘了沃土,要想枝繁叶茂,不能忘了根,我的根在菏泽,我的根在剧团,曲艺尚未成功,同仁仍需努力……”刘明冲的曲艺人生仍在续写,他坚持扛起新一代坠子曲艺大旗,推动菏泽坠子书的传承与发展。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马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