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菏泽频道>内容详情

【一村一特色,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菏泽牡丹区小留镇邢楼村:乡村振兴示范村

2023-09-20 09:28:3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葛红岩 通讯员 翟军帅

菏泽牡丹区小留镇邢楼村,距离市区12公里,辖邢楼、邢庄、李庄、于庄4个自然村,村域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49亩。有2207人,606户,党员42名,区派第一书记1人,2020年邢楼村入选全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

2019年邢楼村引进“神鹰拓展训练基地”项目,2020年成功招引“共享农场”特色种植项目,2021年,在镇级乡村振兴学院建成后,三者达成合作培育出以种养业为基础、以培训体验为重点、以强化人才教育为支撑的乡村旅游产业,形成“产业+体验+文化”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链,示范带动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聚,增加了产业收益。

筑牢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邢楼村党支部十分重视党员干部后备力量的培养和教育,积极开展“三推两培一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大力培养高素质年轻党员,近三年来,该村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名,新发展党员4名。2021年5月初结合镇党委,成功建设了小留镇乡村振兴学院。​

该学院着眼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总结近年来实施乡村振兴经验基础上探索建设的集乡村振兴政策研究教育、实践指导、人才培养、产业推广“四位一体”的开放性、综合性学习教育平台。为全面系统地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引入现代特色种养产业

2018年,该村在多次讨论、调研的基础上,流转土地1216亩,动员全村村民发展了规模化油用牡丹种植产业,并成立了牡丹专业合作社,基地实行合作社统购统销与村民自行管理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建成了千亩油用牡丹种植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思路,规模化种植牡丹、芍药鲜切花,占地100余亩,每年增收10余万元。

2021年,上级下派第一书记与村两委联合,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该村调整了土地利用模式,保留600余亩牡丹,腾出600余亩土地发展了西瓜、桃、苹果等果树种植,采取公司托管和村集体管理两种模式进行果树管理。

另外,村支部领办成立菏牧畜牧合作社,建成肉兔养殖项目,目前有1000只种兔、10000多只肉兔在栏,邢楼村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2020年入选全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

积极培育村庄主导产业

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振兴是关键。产业要振兴,就要抓好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示范带动一二三产业全面融合发展。邢楼村立足资源、地域、生态优势,成功招引市场前景广阔的神鹰军旅文化产业园落地,并制定了大力扶持和鼓励神鹰项目建设,将其培育成村内主导产业,从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村庄长期规划思路。2020年,该村成功招引了“共享农场”特色种植项目,该项目发展一专多效,主打共享小菜园农事体验,其目标是让更多孩子走进农耕劳动大课堂,参与劳动锻炼,学习农业知识,亲近自然生态,磨砺坚强品质,也是单位团建、周末亲子游的不二选择。邢楼村积极组织该项目与神鹰军旅产业园项目合作洽谈,促使两家企业合作发展、互利共赢,实现了乡村生活体验和军旅训练的有机结合,培养了人吃苦耐劳的担当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2021年,镇级乡村振兴学院建成后,由于地理位置优势,乡村振兴学院又与两者达成了合作,建成了功能共享、设施齐全、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典型经验、农事体验与军旅文化、农耕文化与田园美食等三大融合,积极培育以种养业为基础、以培训体验为重点、以强化人才教育为支撑的新兴产业,进一步增加了产业收益。

乡村是一个可以延续经济活力、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是希望,更是机遇。牡丹区小留镇邢楼村将继续探索“产业+体验+文化”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链。在全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努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开花。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马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