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菏泽频道>内容详情

菏泽鲁西新区:为精神文明赋能添彩,为乡村振兴筑基铺路

2023-10-04 10:37:1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李冬访 通讯员 赵忠宇

近年来,菏泽鲁西新区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统筹调度、科学发力,全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将文化“软实力”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硬支撑”,使文明实践多起来、理论宣讲“新”起来,文明新风吹起来。

筑阵地  夯实乡村文化振兴服务根基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家庭站,发挥理论学习、关爱留守儿童、组织健康活动、发挥党建引领、促进体旅融合发展等多种功能,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15个,全区在册志愿服务人数达到2.8万人。​

 

同时,通过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互帮互助平台,最大限度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今年以来,常态化开展宣传宣讲类、民主评选类、帮扶救助类、文明创建类、志愿服务类以及“我们的节日”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2万余场次,受众人群10.8万余人。

重宣讲  营造乡村文化振兴浓厚氛围

明方向,强队伍,宣讲人员“群众化”。按照政治素养好、群众威望好、宣讲能力好的标准,从基层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道德模范”先进典型、致富带头人等特色人群中挖掘培育能讲、会讲、善讲的百姓宣讲员。同时,整合镇街科级干部、退役军人、学校等宣讲师资,形成理论水平高的宣讲人才库,建立常态化指导培训机制,深入村落社区、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掀起理论宣讲热潮。

方式新,接地气,宣讲形式“地气化”。聚焦群众关注内容,抓好理论性与史实性、知识性与故事性结合文章,更好地帮助群众解疑释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通过“双向式”选题、“菜单式”点讲方式,坚持群众点单,梳理群众宣讲需求,既讲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大事,也讲百姓身边“急难愁盼”的小事,把“大道理”转化成“家常话”,真正让理论宣讲成为群众想听、爱听的“好声音”。

进基层,入人心,宣讲覆盖“全域化”。坚持线上线下宣讲齐发力,确保宣讲全覆盖、无死角。在人口比较集中的村落,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开展宣讲;对个别出行不方便、无法参加集中听讲的群众,积极开展送“讲”上门服务;对相对偏远的村落,通过录制音频形式,充分利用“村村响”大喇叭进行宣讲。

同时,积极打造理论宣讲“互联网”阵地,录制宣讲微视频,在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推送展播,使宣讲活动覆盖城乡的角角落落,有效解决了留守老人、行动不便等特殊人群覆盖难、收看难等问题,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今年以来,累计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二十大精神、全环境立德树人、美德健康新生活、美德信用、移风易俗等专题宣讲7600余场(次)。

习良俗  焕发乡村文化振兴源源活力

大力推进文化惠民活动。成立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伍,聚焦留守儿童、老党员、孤寡老人、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按照“月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要求,建立健全“线上线下群众点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制单-志愿者接单、送单-群众评单-需求征集梳理”工作模式,组织开展“舞动快乐年”“一年一村一场戏”“书法惠民”“全民阅读”“面塑庆端午”等文艺活动830余场次,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全面深化移风易俗。充分发挥村级红白理事会作用,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大力破除天价彩礼、薄养厚葬、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党员志愿者进村入户,带动农民群众自发参与,开展敬老爱老、邻里互助、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1200多场次,推动群众在参与中改变观念、在实践中提高认识。

积极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整合提升“未成年人活动室”“家长学校”等教育阵地,引导群众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反对餐饮浪费行为、提升文明旅游素质、增强文明交通意识、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中厚植文明健康理念、践行绿色环保生活,推动城市书房、小荷学堂与乡村“复兴少年宫”有效衔接。

扎实开展“公筷公勺”“绿色出行”“垃圾分类”“控烟禁烟”等宣传活动,着力培育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促进美德健康新生活逐步形成。今年以来,打造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主题街巷2个,发放《美德健康生活方式30条》2.8万余份,组织开展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培训800余场次,促进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马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