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菏泽频道>内容详情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菏泽鲁西新区:全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2023-10-08 08:36:3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李冬访 通讯员 赵忠宇

菏泽鲁西新区积极开展非遗系列保护工作,不断扩大项目保护范围,充分挖掘全区非遗资源潜力,为具备传承条件的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提供传承平台。

36岁的李斌出身于面塑世家,“终一生,成一事”,他始终牢记祖父的嘱托,专注面塑教学近十年,不断在传承中创新。

曹州面人代表性传承人、李派面人第六代传人李斌:“我是用那个传统的戏曲人物卡通化,用我自己的方式把它体现出来,你还有这些文创类的,就是生活中能用到就是文创类的东西,你像这种,更适合教学。”

彩色面团在李斌手中经过搓、揉、捏、塑等手法,变幻出栩栩如生的各种形象。他希望通过面塑技艺让孩子们的童年丰富多彩,同时也为非遗文化的发展种下希望的种子。

曹州面人代表性传承人、李派面人第六代传人 李斌:“我们把这个面塑技艺走进了校园,让孩子们传承技艺的同时,也能感受我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刘宪堂的展览馆里,一幅幅由花、鸟、鱼、虫等元素“堆”出的作品依次陈列在展台上。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州堆绣”第七代传承人,66岁的刘宪堂从事堆绣已经二十多年了。

曹州堆绣非遗传承人刘宪堂:“这个手艺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作为我来讲,一是要传承,再一个还要创新。”

曹州堆绣2011年被省文化厅授予“山东省农村特色文化品牌”,2013年5月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宪堂本人也被4所高等院校聘为客座教授。

曹州堆绣非遗传承人刘宪堂:“想着进校园,进了好多学校。想着让这些孩子们都能了解曹州堆绣。更好地把这个曹州堆绣传承下去。”

在陆国强的蛋雕工作室里,陆国强正神情专注地坐在工作台前,右手持钻,左手扶着一个硕大的鸵鸟蛋蛋壳,随着蛋壳角度的不断变换,一条金鱼跃然蛋壳之上,鱼鳞甚至尾鳍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非遗产业基地专委会会员陆国强:“鸵鸟蛋它本身它这个比较大,这个要比鸡蛋大得多,它这个表现的面比较广,再一个它这个壳比较厚一些,用前浮雕或者是说一些,镂空啊表现形式比较丰富。”

陆国强十几年如一日专注于蛋雕艺术,每天七点起床,十二点睡觉,雕刻时长达16个小时。为了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他苦心钻研、拜访名师、经历无数次探索,灵活掌握了彩绘、镶嵌、浮雕、镂空等多种技法。在这18年的时间中,他共计创作了近4万枚蛋雕作品。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非遗产业基地专委会会员陆国强:“我希望就是建一个蛋雕艺术博物馆,让所有的人了解蛋雕艺术,喜欢蛋雕艺术。”

截至目前,菏泽鲁西新区拥有曹州面塑、曹州堆绣、曹州耿饼、曹州蛋雕、陈集山药、国九堂阿胶等各级非遗项目15个,市、区级非遗工坊18个。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马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