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李冬访
一把剪刀、一张纸,轻盈的刀尖游走于纸面,刀走游龙,碎屑落案,生动的图景在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曹州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葛秀英手中跃然呈现。
“我从小就喜欢剪纸。”葛秀英回忆起如何与剪纸结缘,她说,小时候每逢过年,各家各户都会贴窗花,看到窗花千姿百态的样子,自己很喜欢,就模仿窗花学着剪。“一剪就坚持到了现在。”葛秀英自幼酷爱剪纸,看到绣花鞋、绣花帽、绣花枕头这些图案样式,回到家就开始自己练习,一遍一遍地剪出图样。耳濡目染、不断练习再加上天赋,10岁左右时,她的剪纸就闻名乡里。
成年后的葛秀英剪纸技艺日臻成熟,手上的剪刀使得游刃有余,自由自在游走于纸间。花草鱼虫、日常生活的农耕劳作、节日习俗……美好的世间万物都是她创作的来源。后来,她在剪纸技艺上锐意创新,由传统的单色剪纸创新到“彩宣套色剪纸”,继而又由“彩宣套色剪纸”创新到“立体剪纸”,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根据作品颜色需要,我会先把宣纸染色,对照牡丹图案裁剪成型,然后拼贴,再以工笔技法上色,进行粘贴、铺平、晾干、镂空等七、八道工序。”剪纸中最难的不是技法,而是创作。要掌握中国传统文化非遗剪纸的布局,寓意结合的画面等等,这对创作者而言是非常漫长的一个过程。葛秀英在剪纸过程中反复的思索,把绘画、书法、诗词与剪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传统文化中的寓意渗入到剪纸中,创作出了大型的系列性长卷,《鲁西南剪纸绣花样》、《12生肖(各百)篇》、《民俗篇》、《牡丹篇》、《中国梦》、《古今24孝》等。
剪纸是菏泽市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手造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50多年的勤“剪”不辍,加上在富有活力的持续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技艺特色,让葛秀英的作品越来越受青睐。
近年来,菏泽市剪纸行业发展迅速,既有重量级作品斩获全国最高奖,为菏泽争得了荣誉,还有大量作品销往全国乃至海外,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媒介,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被问及如何更好地传承曹州剪纸技艺,葛秀英说,近年来,她持续将剪纸带进校园,让学生了解剪纸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同时她还多次参加非遗进社区活动,通过“手把手”教学,让剪纸走进千家万户。“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只要他们喜欢剪纸,愿意学,我就愿意教。”
“尽个人所能,传承好我们的民族艺术,走好我们的剪纸之路,希望能把曹州剪纸带到越来越多的地方,让更多人欣赏剪纸艺术。”谈及未来,葛秀英如是说。一把剪刀,几张纸,积淀着几十年如一日的热爱,葛秀英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剪纸在她的手中传承创新,她也将自己的灵感和生命力倾注到剪纸艺术中,让剪纸艺术焕发出无限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