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郭孝敬
近日,在菏泽市牡丹区皇镇街道国防教育主题广场,宣讲员结合自身从军经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在广场游玩的群众带来了一场丰富而生动的国防教育宣讲,在场的观众听得津津有味、频频点头,还有群众结合自身实际提出问题,一问一答,现场气氛和谐愉快。这仅是皇镇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开展理论宣讲的缩影。
“小阵地”搭建大舞台
基层理论宣讲点是基层一线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的场所和阵地,更是党的创新理论与普通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皇镇街道,像国防教育主题广场这样的集中宣讲阵地有18个。为了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全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皇镇街道不仅充分发挥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红色场馆、农家书屋等重要阵地功能,还把宣讲舞台搬到了田间地头、企业车间、一线工地、集市等群众活动场所开展“半小时”宣讲,打造线下理论宣讲“身边课堂”。
现如今,无论田间地头还是街头巷尾,各村群众都能第一时间听到党的声音。“只有接地气、聚人气的宣讲,才能更好地紧贴群众心声,才能让老百姓坐得住、乐意听、记得牢。”皇镇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街道19支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在辖区范围内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国防教育宣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宣讲、防溺水宣传宣讲等,共开展宣讲700余场次。有力推动省市区重点工作、重要思想核心内容落地落实。
“云宣讲”有声有色
为推动理论宣讲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缝覆盖,皇镇街道积极创新理论教育宣讲方式和传播手段,力求宣讲内容通俗、清楚、形象、生动,创新性开展“云宣讲”,用“新”的话语、“活”的讲述、“潮”的传播,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式的宣讲格局。
现在只要打开皇镇街道的微信公众号就可以看到微视频,宣讲内容涵盖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党史故事、红色故事等内容,字斟句酌打磨讲稿,声情并茂朗诵,主题深明有深度、创意出彩有亮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和讨论,而这也正是基层理论宣讲所期待的效果。截至目前,该街道共拍摄了10余部微视频,实现了理论宣讲的立体化呈现、精准化传播。
“有意义”的理论宣讲
理论宣讲是一门讲道理的艺术,群众不止要听得懂、听得进,更要群众在思想上解“惑”、政策上解“渴”、精神上解“压”。如何让理论宣讲变得“有意义”,皇镇街道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今年以来,立足乡土实际,皇镇街道从群众的兴趣点入手,从生活、工作、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中着力,将理论宣讲紧紧贴近现实,描绘理论在实践中的模样,达到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效果。
依托现有实践所(站)构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9个,推进“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皇镇街道现有“法治带头人”18名、“法律明白人”57名。组织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走进村居广场、群众家中谈心谈话,截至目前,皇镇街道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0余起,调处成功率在98%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皇镇街道充分发挥各村法律顾问作用,采取“固定+流动”“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创新推出的“一线普法”宣讲活动,正在街道巡回宣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