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葛红岩
岁月常易,华章自新。2023年,是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的一年,是我们以实干笃定前行的一年,是我们以奋斗开启未来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菏泽牡丹区李村镇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笃定农文旅“2+3+5”发展思路,立足李村实际,凝心聚力,实干争先,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势态。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广大镇村干部的辛勤付出和共同努力下、广大党员群众的支持配合下,李村镇荣获“菏泽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先进集体”、“菏泽市无烟单位”、“菏泽市卫生单位”等荣誉称号,黄河牡丹区李村段获评“黄河国家风景道”。
聚焦实体经济,促进量质齐升
今年以来,李村镇创新使用“加减乘除”法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成功招引落地项目5个,总投资 4.45 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 3 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5亿,同比增长11.34%;全镇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99亿元,同比增长0.75%;2个投资过亿元的飞地经济落地吴店工业园区,舍科赛斯水处理项目从初次接触到签约落地仅用时27天。目前,推进鲁冰花生态园、黄河莎拉产业园、菏鲁电子、佳果农业等4个项目进行腾笼换鸟;完成对慈航针织、浩源科技2个项目的技术改造。
聚焦民生实事 增进百姓福祉
教育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今年以来,新建李村中学教学楼1座、规划建设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1所,深入推进卫生院提升改造工程,整体院容院貌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持续优化患者就诊流程,加强医护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开展卫生院院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修整水路管道1.2千米,硬化院区路面1800平方米,扩建停车场所3处,着力开展“四送四进四提升”活动,将卫生健康知识、服务和政策送到群众身边,持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着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新修建农村道路3.75公里,新安装路灯165盏,镇驻地整体提升改造:投资240万元提升基础道路,投资12.5万元提升道路两侧绿化水平;投资30万元新建及疏通下水道700余米;投资13万元粉刷镇驻地墙壁、安装围挡;新栽树木1.5万棵,新建农村污水管网2.7公里,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
深入开展弱势群体帮扶。今年以来,李村镇开展多形式、多领域的社会帮扶活动,开展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1740人,定期走访探视弱势群体,积极开展留守老人探访关爱活动,实施了64个志愿服务项目,服务群众点单近1000人次,兜牢民生底线保障。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李村镇探索实施“1234”工作法,签订"1"份保洁合同,紧盯夏季、秋收“2”个时间节点,坚持科级干部包村、镇村干部包片、保洁员包胡同“3”方共同参与,严格科级干部、包村干部、环卫办、网格员“4”种督导考核机制,多措并举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为推进各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走深走实,李村镇开展2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检查评比活动,并召开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评比专题会议,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反馈各村,限期整改促提升。
建强文化阵地,丰富群众生活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今年以来,打造国防教育阵地3处,好人文化、黄河文化等文化阵地5处,开展国防教育、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30余次,利用农家书屋、丁宝桢稚璜公园廉政教育基地等,充分发动农民、学生、民兵等不同群体,开展全民阅读活动400余次,打造阅读品牌34个,全面扎实推动公民思想政治工作。
凝聚全社会价值共识。开展政策宣讲、科普知识宣传等2000余次,重点打造“理响黄河滩”、“声动黄河”宣讲品牌2个;组织开展四德榜评选2次,全年共评选“四德榜”模范人物、好媳妇好婆婆、优秀青年志愿者等最美人物600余人,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倡树文明新风,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文化活动13次,不断弘扬传统文化;组织镇秧歌队、广场舞比赛2次,获得区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激励文化队伍水平不断提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文艺文化类活动120余次,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成功承办2023年“庆丰收 促和美”市文艺志愿服务惠民演出暨“欢度中秋 喜迎国庆”农民丰收节活动,得到市区领导的高度认可。
守牢发展底线,促进和谐稳定
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依托网格化管理,借助镇、村、网格三级人员联动,累计出动470余人,常态化推进矛盾风险排查预警,及时获取引发矛盾纠纷信息线索200余个,成功解决相关薪资纠纷130余起,走访辖区内企业170余次。通过上门走访、电话、微信回访等形式回访240余人,全年累计举办宣传活动10余次,发放宣传页3000余份,营造了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
坚决守好各类安全底线。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食品安全检查督查,全年共出动检查人员40人次,督导了410家食品企业及商铺,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107个;开展 “食品安全法宣传”、“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宣传活动共6次,发放食品安全宣传资料1500多份,形成了浓郁的宣传氛围。为持续做好安全生产排查和环保工作,部门工作人员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同时邀请相关专家现场指导,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实行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全面压紧压实辖区各类生产运营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安全风险防范和环保意识,严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组织开展黄河防汛演练。全年共组织180个基干班共计2160人、640人后勤保障队、4个护闸队200人以及50人抢险队时刻做好应急准备,共准备包含木桩1300根、帐篷50顶、强光手电100个等防汛物料;针对沿黄河大堤9个行政村、安排值班值守500人次,对就近的企业、窑厂进行摸排,召集应急车辆,其中运输车20辆、推土机30辆,全面做好黄河防汛应急演练和物资装备储备工作。
这一年,我们多措并举抓落实,农文旅产业稳中向好;这一年,我们凝心聚力抓攻坚,乡村振兴成效显著;这一年,我们锲而不舍保稳定,社会大局和谐安宁;这一年,我们千方百计惠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这一年,我们常抓不懈强作风,行政效能高效提升。在2024年即将到来之际,李村镇【盘点2023,奋进2024】,让我们一同回眸耕耘路,展望新征程。
2024年工作打算
持续抓好项目建设,加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坚持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以“一把手”高站位抓招商,优化挂点服务企业机制,深入推进科级干部包保企业行动,配备“企业秘书”,做到“随叫随到、不叫不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创新招商体系,大力推动“朋友圈”招商、“走出去”招商和“搭台子”招商,跟踪对接优质产业项目建设,实现项目质量和投资体量持续突破。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承重板”。围绕“2+3+5”整体规划,立足“文旅+研学”“2”个特色发展路径,打造“一带一路一廊道”“3”项发展格局,主攻鲁锦轻纺、城市农业、特色种植、综合实践学校、工业旅游等“5”大产业体系,围绕新型发展模式,规划建设菏泽黄河牡丹芍药种植观光科普基地、黄河生态廊道、障东堤廉政文化路、黄河文化综合观光长廊、鲁锦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项目支撑。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织密高质量发展的“保障网”。下一步,计划投资1500万对刘民路进行提升改造,完善辖区交通路网;利用李庄中学闲置土地资源、多个农业项目园区及丰富旅游景区资源,建设全区域、全年度、全行业的“三全”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结合区民政局、区发改局推进卫生院提升改造工程,为辖区居民提供全天候综合服务,大幅满足辖区居民医疗及养老需求,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
持续推动作风提升,守好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围绕区委区政府作风建设工作要求,把副职和中层干部作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题眼”,强化人才培养,注重源头聚人、培训育人、以事练人;强化交流锻炼,推行定期轮岗制度,稳步推进跨部门交流;强化考核奖惩,注重考核结果运用,注重跟踪评价,深入集聚副职和中层干部担当作为新动能,建立起“正职引领、副职带动、中层发力”的工作推进体系。
凯歌辞旧岁,洪钟唱新春,一元复始山河美,万象更新锦绣春。新的一年里,李村镇党委、政府将同全体李村人民群众一起,以只争朝夕、苦干实干的精神状态,不折不扣地贯彻好上级部署,一丝不苟地干好每一件事,奋力在新的一年开好局、起好步、展示新气象、彰显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