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菏泽频道>内容详情

【新市力观察】10项主要指标增速居全省前2位,菏泽何以进一步“后来居上”

2024-02-24 09:12:4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东宁

近日,2023年菏泽市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公布2023年经济发展成绩单。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梳理对比发现,2023年,菏泽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64亿元,较上年增长6.8%,增速跑赢全省(6%)、全国(5.2%),省内仅次于东营市(7%)。

除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亮眼,2023年菏泽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用电量等9项主要指标的增速也同样位居全省前2位。具体而言,2023年,菏泽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7.9%,居全省第2位。菏泽市去年共争取专项债券、预算内、特别国债等资金200亿元以上,涉及项目300个以上。聚力重点项目建设,坚定不移抓项目、扩投资,一批牵引性强、拉动作用明显的优质项目落地见效共有151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项目个数位居全省前列。

用电量被称为经济运行情况的“晴雨表”之一,反映着经济发展的温度与亮度。2023年,立足工业强市,菏泽市启动实施“强基固本、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着力打造10条产业链,工业经济运行稳健,全年工业用电量175.6亿度,增长13.3%,位居全省第2位。在重点行业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合计增长9亿度,拉动全市工业电量增长5.8个百分点,是促成工业电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过去一年菏泽市各项指标何以齐飞猛进,进一步实现“后来居上”?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董彦岭,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所所长、省政协委员刘德军共同提及了“交通区位优势不断提升”。

“随着一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菏泽整体的发展环境得到了较大的优化,后发优势明显增强。”董彦岭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近年来,随着牡丹机场、鲁南高铁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落地,菏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相继迈入了“航空时代”“高铁时代”“水运时代”,加速推进着“突破菏泽,鲁西崛起”。

“受区域交通的制约,菏泽是一座实力、潜力被严重低估的城市。近年来,随着交通便捷程度的大幅度提升,菏泽在资源、产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刘德军告诉记者。

刘德军同时表示,民营经济的健康稳健发展直接带动着菏泽经济社会的进步。“除平台企业外,菏泽大块头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这就要求菏泽需要更加注重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呵护民营经济,这一方面,菏泽做得非常不错。”

据介绍,2023年菏泽市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奏响了“四部曲”。即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行领导“一对一”包保责任制;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市县联动”工作机制;对全部市场主体,开展政务服务人员亮人员身份、亮制度职责、亮评价结果“三亮”专题行动,服务工作好不好让市场主体说了算,倒逼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出台《菏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法治层面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硬核”护航。

“企查查”评估显示,菏泽居“2023年中国民营经济百强城市活力榜”全国第47位,2018年以来有1130家企业由省外迁入菏泽、居全省第1位;民企净流入752家,居全省第2位、全国第17位。

“菏泽的发展离不开省里的政策支持,省委、省政府出台的《突破菏泽鲁西崛起三年行动计划》,赋予菏泽174项支持政策。但菏泽本身所呈现出的干事创业激情也有目共睹。”董彦岭表示,近年来,在曹县意外出圈、马拉松赛事连续举办等因素的作用下,菏泽市的城市知名度持续提升,城市内生动力被进一步激发。

据了解,2023年,菏泽市围绕事业发展长远需要,注重实干实绩、优中选优,在项目建设主战场、产业培育第一线、乡村振兴最前沿发现识别使用干部。研究出台《提升干部队伍能力作风的20条意见》,着力锻造“六种作风”、提升“六种能力”,引导各级干部提升本领、改进作风、破解难题,为突破菏泽、后来居上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通过对比全省各市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及2024年增速目标,刘德军提出,菏泽赶超淄博“指日可待”。“目前来看,菏泽跟淄博相差一百个亿,根据两地近年来的GDP增速,菏泽三年之内赶超淄博是大概率事件。”刘德军告诉记者。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马宏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