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菏泽频道>内容详情

菏泽鲁西新区人民路中学: 青春在教研中闪光 精彩在磨课中绽放

2024-05-17 18:02:15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葛红岩 通讯员 吉文选

为深化课程改革,打造高效优质课堂,进一步促进专业教师的成长 ,菏泽鲁西新区人民路中学语文教研组于5月16日下午在阶梯教室开展“基于标准的多维度协同化改进”课堂交流活动。语文组发挥了“团结、合作、进取、共赢”的精神,为鲁西新区中学组语文教师呈现一场精彩绝伦的语文课堂。​

本次承担示范课的是七年级语文组的老师刘璐,通过前期语文教研组精诚合作,刘璐凭借过硬的教技和教法,将部编版教材中七年级下册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呈现出来。

出席本次课改活动会议的有鲁西新区教育体育服务中心教科研中心主任刘雪梅、鲁西新区教育体育服务中心教研室主任宋丹丹和语文教研员张素芹,北京合学教育研究院老师李景龙和老师张素兰,鲁西新区兄弟学校语文组教师以及人民路中学南北校区教师。

刘璐的课,个性自然、教态大方、真实自然、肢解有方法、弄得实,挖的深、娓娓道来、如沐春风、课堂氛围好、学生参与度高、有很好的学习欲望和表现欲望、切入点找的准,见效明显。整节课以采访的方式情景代入,进行角色互换,朴实而自然,环环又相扣,给人感觉耳目一新,语文课上出了“语文味儿”。

刘璐富有磁性的嗓音,课堂上亲切自然的教态带领孩子们在语文世界里遨游。

第一环节:走近作者,刘璐以主持人身份采访贾平凹先生(语文老师饰演),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浓厚兴趣,从中不难看出刘老师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以及扎实的业务水平。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探讨,在探讨中共进,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第二环节:走近文本与角色。

设置两个活动。

活动一:默读文章,以入戏的状态思考你所选角色的经历、感受、想法、做法。

活动二:我想对“TA”说.....

学生们踊跃参加,积极思考,热烈讨论,百花齐放,精彩绝伦。

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本节课刘老师作为主持人,学生作为文中的“小桃树”、文中的“我”、文中的“奶奶”进行角色代入,老师不再是执教者,而是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既是对学生阅读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阅读感悟的态度,激发了学生“说与表达”的能力,实现了从现实语文课向理想语文课的突破。

第三环节:走进教学与考试(观众现场提问)。

通过预设问题,让学生积极融入课文中去,邀请三位学生角色饰演语文教材主编、语文学科教研员、语文学科命题专家,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的疑惑进行提问,三位“专家老师”予以解答。

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语文四大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聆听了桃树的成长历程以及作者的人生故事之后,“主持人”邀请“现场观众们”畅谈了一下自己的人生启迪,让“小观众”们结合他们学习上的困难谈谈自己的感悟。

满满的45分钟语文课堂,满满的干货,满满的激情,刘老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通过角色互换、学生入戏、畅所欲言,充分调动学生的语言细胞,用“说”出来的语文,更彰显语文味儿!

俗话说得好: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课堂是展示个人能力的一个平台,评课同样是实力的展现。

老师单萌萌作为评课的主持人,开展了本节课的观摩教研活动。

首先刘璐介绍了自己的授课思路、感悟反思,强调情境化教学和优化目标的重要性,注重以输出带动输入,学习目标中更加关注学生两个方面的发展:一是思维发展,独立思考,交流表达;二是语言运用,学生能做出优质的口语表达。

人民路中学初二语文组组长王卫进行评课。

王卫从语文教学属性(思想性、实践性、人文性、综合性)出发,结合新课标要求,充分肯定了这节课,刘璐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匠心独运般的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内驱力和口语表达内驱力。她说,老师就像一面镜子,帮助学生看见自己、看见文字、看见阅读,直抵心灵。这堂课注重学生思维层面的提升,对于学生语言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想象思维、创造思维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人民路中学初一语文组组长老师陈丹丹进行评课。

对于本次展示课和语文课改,陈丹丹提出了宝贵意见。这节课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入戏”的状态,融入文本和角色,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了学生。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陈丹丹还对以后的语文教学制定了翔实可行的目标。一、优化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二、创设思维角度,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三、加强集体意识、多主体参与课堂。四、重视学生的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预习,学有所获、学有所疑。五、以说促写。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我笔写我心,进而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北京合学教育研究院专家李景龙老师进行评课。

老师李景龙有着多年的教育经验,对于合作学习有着高屋建瓴的见解,注重课堂的有效性与思维的深度挖掘,李老师就像一盏明灯、一面旗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李景龙对这节课进行了专业的点评。

首先从刘璐这节课的磨课、议课、改课、再磨出发,对比前后的课件以及学习目标,充分肯定了刘璐的课堂。精彩在磨课中绽放,每一次的磨炼都是成长的垫脚石,每一次艰辛都在酝酿成果的甜蜜,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与打磨使得这堂课出类拔萃,课堂表演最能激活课堂的生命力。

接下来李景龙通过《"说"出来的语文----从现实语文课向理想语文课的突破》对大家进行指导。

以目前语文课遇到的特定问题为抓手,指导老师更应该教什么,怎么教。语文是学习语文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我们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实践,而非空谈,讲究,而非将就。

以目前语文课堂新旧常态作为对比,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说、写、思结合,改变老师的单向输出,更加注重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以整体性思维关注学生的输出能力。

以加强学生高品质的“说”为突破点,进而要求学生高品质的阅读、思维、倾听、写作,从而可以提升学生“优质的口语表达”能力。

“说”出来的语文,才更有实践性与人文性,才更能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从而可以实现从现实语文课向理想语文课的突破与改变!

鲁西新区教育体育服务中心教研室主任宋丹丹对于本节课给予高度评价。

宋丹丹用“山重树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表达对这节课的感悟和体会。一,精心设计课件、潜心研究文本,注重语言输出,让学生在语言中感受到了快乐。二、角色扮演,植入学生内心,代入性强,开放式课堂,自主学习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动起来---身动、心动、神动。三、形式自然,完美的将“听、说、读、写、思”结合,课堂氛围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动,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四、创设情景,提出建议,利用学生合作学习机会,让学生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使之成为小老师,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模式。

宋丹丹对这节课的瑕疵也提出了自己宝贵的建议,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电视台访谈的形式,将活动多样化;比如最后的走进教学与考试环节,可以让小组内每个成员互写问题,然后交换问题,互答答案,这样避免了只有单独的三名饰演学生的回答,从而课堂更加丰富而又饱满;比如,最后的环节还可以补充贾平凹其他作品,是否有类似的体现小桃树精神的文章,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真正喜欢语文、热爱语文的情怀!

鲁西新区教育体育服务中心教科研中心主任刘雪梅对本节语文课堂进行了专业而又细致的点评。​

刘雪梅从本节课的思维角度、语言功能角度、提高学生自信角度出发,也给予这节课中肯的评价。

第一、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刘老师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第二、展开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让学生养成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的学习能力,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小桃树的精神。

第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语文课堂自主和谐。要敢于创新、勇于改革、精心设计、潜心研究。不要通篇讲、满堂灌,而应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重中之重,这样既与教材相联系,还融入了社会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学生的展示体现了他们的风采,增强了他们的自信。

人民路中学校长助理郭进军进行评课。

首先郭校长感谢鲁西新区领导莅临人民路中学指导工作,感谢各兄弟学校前来听评课。这次的观摩课教研活动不仅仅对语文课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对于其他学科也有很强的指引作用,课堂中让老师和学生同时走进角色,代入情景,这些做法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真正做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在“不启,不懂,不发”的关键时刻出现。如果我们能长期坚持这种做法,那么在学生们离开了这所学校后,不管在哪里学习,他们也都知道自己今后怎样学习,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最后郭校长祝愿鲁西新区的教研活动像文中的小桃树一样,处处开花,遍地开花!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马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