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李冬访 刘燕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何让垃圾“变废为宝”,做好分类回收至关重要。
在菏泽牡丹区牡丹街道办事处,遍布于小区当中的一个个“生活垃圾网络”和“再生资源网络”,便是当地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工作的一项具体实践。
架构“可回收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两网融合回收驿站”前有一组蓝绿相间的垃圾分类智能回收柜,柜身不仅设有垃圾分类收集区,还为居民提供多种投放方式。“美观,使用方便,还能兑换生活用品!”上午10点刚过,牡丹街道办事处居民刘先生便提着一袋废纸盒来到“两网融合回收驿站”前,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了一次垃圾回收投放。
“网点可以满足整个小区居民的投放需求。”中泽慧城(山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马玉涛介绍,居民正确投放后,不仅可以通过小程序提现的形式返还至居民的个人账户中,还可以直接兑换生活用品。“运用激励机制,推动居民分类习惯养成,为居民提供了实用的服务。”
创新“可回收物资”分类新场景
可以“提现”的智能回收箱你见过吗?山东恒泽城市服务有限公司菏泽负责人周子钦介绍,居民将废旧报纸、塑料、纺织品等可回收物投进垃圾分类自助回收机,可自主有偿回收与提取现金。
“这些旧衣服扔了可惜,但现在可以投放到这个小蓝箱里,用手机一扫,便能估重、返现,这样一来,既可腾出家里的空间,又得到了实惠,这种便民惠民的回收方式,我们都很乐意参与其中。”9月6日上午,鲁商凤凰城小区居民张先生说,小区里新增了对于废旧纺织物这类低值可回收物的智能回收箱,大大提升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活动的热情。
牡丹街道办事处环卫物业办工作人员表示,如今,相关设备已陆续到位,正在进行调试,计划物业小区同时铺开,目前已在街道15个小区内设置了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点,通过“两网融合”的模式,让再生资源从源头分类投放到末端处置形成完整闭环,最终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今年以来,牡丹街道办事处致力于加快城市生活可回收物资循环工作,从现实落脚、从细节着手,共同商讨和研究,破题垃圾分类这件民生关键小事,并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与城市治理等工作紧密结合,完成“随手扔”变“随手分”、“新时尚”变“新日常”的华丽转身,促进生活垃圾知晓率、居民参与率、分类准确率大幅提升,使居民获得感不断增强,让垃圾分类从口号变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