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葛红岩 通讯员 马学民
时下,又到了手工地瓜粉条制作的高峰期,打芡、和面、漏瓢、冷浴、冷冻、晾晒……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地瓜粉条,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小小地瓜“变身”粉条,价值翻番,成为村民家门口的致富产业。近日,记者走进菏泽鲁西新区丹阳办事处大马庄社区,探访已经在该社区延续百年的纯手工地瓜粉条制作工艺。
控水
手工粉条制作现场
走进大马庄社区,随处可见在自家平房上晾晒的手工地瓜粉条。在手工地瓜粉条加工大户马相宇的车间内,7位工人配合默契,忙而不乱。一口大锅、几个大水缸,一位工人师傅将地瓜淀粉和好后,另外两位师傅轮番拿起一块已经上好筋、足有4斤多重的面团,装入漏勺,敲打漏勺边缘,胳膊不停地抖动,细细的粉条像一根根线流入沸水锅中,不到1分钟,煮熟的粉条便漂出水面。旁边等待的一位师傅用木棍将粉条捞入一容器中,并快速放进旁边一口冷水缸内。经过几次过冷水后,其他师傅将粉条熟练地在手上缠绕七八圈,用一根长约50厘米的木棍串起来,放在一旁的晾晒架上进行冷却、控水。
200斤地瓜淀粉,经过7位工人的分工协作,40分钟后就变成了一根根晶莹剔透的地瓜粉条。马相宇介绍,这一环节俗称“下粉条”,是粉条加工的关键工序,决定着粉条加工的成败和质量,需要工人有一定的力量和技巧。
控水一个小时后,这些粉条将被送进专业的冷库中冷冻12个小时,为的是将粉条中多余的水分去除。冷冻后的第二天,上冻的粉条被运到村外的田野或者房屋平台上,经过分离冰冻,让粉条在阳光下快速晾干,之后再进行包装。
采访中,记者来到马相宇家的平台上,此处晾满了粉条,工人们正忙着将晾晒好的粉条收集、整理。
据马相宇介绍,粉条以纯地瓜淀粉为原料,利用传统工艺加工而成,晾晒干之后,用手轻轻一掰就断。从地瓜到粉条,中间需经过很多道工序。每道工序看似简单,实际操作很复杂。
“每年从霜降到12月底是‘下粉条’的集中期,订单已排到半个月后了,去年我这一个加工车间加工了25万斤地瓜粉条。”马相宇说,他从事地瓜粉条制作已30多年,地瓜粉条从收地瓜、打地瓜、打成地瓜粉,然后进行晾晒,晒干之后的地瓜粉运送到地瓜粉条加工车间,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变成餐桌上的美食。“整个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相对较高,做出来的粉条每斤15元左右,供不应求。”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这一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社区党支部积极动员党员带头加工粉条,成立了粉条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据菏泽鲁西新区丹阳街道大马庄社区主任马承刚介绍,大马庄社区粉条加工业距今有100多年历史,社区粉条加工专业户120多家,每年产出80万斤粉条,大马庄成了名副其实的粉条加工生产专业村,粉条加工由居民养家糊口的小买卖变成了发家致富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