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葛红岩
12月6日,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牡丹区民政局联合举行“牡丹区保障民生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区政府副区长潘丽,牡丹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仪海山,区民政局儿童福利科科长仝玲,区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凤莲,介绍牡丹区在落实惠民政策、增进民生福祉方面的工作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从“兜底保障”到“幸福升级”,困难帮扶更为暖心
聚焦弱有所扶,坚决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目前,共保障城市低保575人,农村低保11408人,特困供养对象4406人(集中供养450人),孤儿、困境儿童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492人,重度与生活困难残疾人15613人,保障经济困难老年人33594人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46亿元。同时,加大临时救助力度,投入临时救助资金208万元,救助困难群众6258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顺利度过难关。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每月与教育、人社、卫健、医保、残联等部门开展常态化数据共享或比对,推动社会救助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聚焦孤困儿童,相继开展“福彩圆梦 孤儿助学”、“护佑健康”、“明天计划”、“千户关爱 温馨工程”、等40余场系列活动,帮扶困境儿童1600余人次,帮扶困境儿童1000余人次;创新开展“丹护童·筑未来‘1+4+N”困境儿童关爱项目,为牡丹区困难儿童保障工作提供暖心服务,保障困难儿童健康成长,真正实现困境儿童身有人护、心有人爱、难有人帮。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为老服务更具品质
今年以来,牡丹区先后开展了“情暖夕阳”经济困难老年人帮扶、“丹优助”社会救助、“爱涌花城”特困人员健康管理、“孝菏花城·康养之泽”等养老服务举措和养老品牌建设。截止目前全区共有养老服务机构25处(其中医养相结合型5处),共有养老床位4679张(其中护理型床位3227张);其中镇街中心敬老院9家,床位1360张,民办养老机构16家,床位3319张,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截止目前,城区共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9处,受益老年人2.3万余人。另外,全力推进助老食堂建设,目前,已打造5处养老食堂,特别是在小留邢楼行政村开展的“牡丹乐龄社”爱心餐厅项目,是动员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为部分困境老人提供免费就餐,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从“贴合需求”到“出圈出彩”,公共服务更有特色
扎实开展“五清五实”摸排整治行动,切实整治散埋乱葬现象;开展“鲜花换纸钱 丝带寄哀思”活动,倡导网上祭祀、文明祭扫等,引导树立殡葬新风尚。创新打造“丹助缘”婚俗改革品牌,持续开展单身青年联谊会。区划地名稳步推进,扎实推进“乡村著名”行动,对牡丹区410条乡村无名道路进行了命名,安装路牌906个。编写了《菏泽市牡丹区地名故事集锦》,收入牡丹区流传于世的地名故事46则。制作牡丹区地名文化标识牌80块,载入各个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