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菏泽频道>内容详情

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以花为媒、以节邀客,乡村振兴“走花路”

2024-12-06 17:12:45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葛红岩

12月6日,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牡丹区黄堽镇人民政府联合举行“牡丹区牡丹芍药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黄堽镇党委副书记侯海群,黄堽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杨云,正邦集团副总经理邵珊珊,国花牡丹园运营经理刘佩佩,介绍牡丹区黄堽镇牡丹芍药产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黄堽镇以花为媒,以花立镇,以花为产业。三万余亩的牡丹芍药种植面积,占到了牡丹区总量的60%,是中国牡丹芍药种植第一大镇。辖内有国际国花博览园、冠宇牡丹园、国花牡丹园等30余个大型牡丹芍药种植基地及观赏园区。倾力打造的绿美牡丹芍药产业园,拥有60余个高标准催花大棚,是全国最大的牡丹芍药催花基地。亚洲花卉交易的龙头——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菏泽分中心在黄堽落户。

近年来,黄堽镇以花为媒、文化铸魂,牡丹小镇将把握花样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土地优势和产业优势,走出一条崭新的乡村振兴“花路”。

以花为媒,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据介绍,绿美牡丹园二期已完成,总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169.35亩,设牡丹观赏区、芍药园区和种苗繁殖区;冠宇东扩项目将从原来的412.5亩,扩建后总面积达1075.31亩。对马厂、南王庄、昝庄进行规划设计,落地一处大型综合文旅项目—“凤舞牡丹”,计划打造全国最大的微动力乐园,全国第一个树屋营地、网红亲子萌宠乐园和菏泽最大的集装箱商业街。

今年以来,国花大道与人民路北延交界处新流转土地1200余亩,纬一路两侧新流转土地2000余亩种植牡丹芍药,办理设施农用地160亩,落实耕地进出平衡780亩,招引牡丹企业和种植大户27家;新建3处200亩以上的牡丹芍药园,用于种植精品进口牡丹芍药。近两年,牡丹产业高新企业和科研机构申请牡丹领域发明专利84件,授权20件,转化科技成果24项,涉及温室催花牡丹的栽培、牡丹产品的深加工技术等领域。

文化铸魂,开创文旅发展新格局

黄堽镇立足特色产业,在持续推动花样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不断聚焦人民群众对多彩文体生活的需求,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倡导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持续提升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依托牡丹芍药产业,以花为媒、以节会友,着力打造“牡丹小镇 多彩黄堽”文旅品牌;2024年花期,冠宇牡丹园、国花牡丹园、国际国花博览园等园区上演了百余场文艺演出;2024牡丹区首届芍药文化旅游节暨“芍药花开”星空音乐会在黄堽镇国际国花博览园正式开幕;策划十余场“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生机;“丹乡新韵”移风易俗巡演50余场次;《幸福美满》——黄堽镇倡树文明新风微电影播放播放20000余次,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使移风易俗入心入行,为乡村振兴铸魂。

2024年以来新建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00平方、完善村级图书室29个、藏书累计30000余册;建设配齐健身器材200余套、新建文化广场十余处;开展黄河大集活动30余场、书法惠民活动20余场、农家书屋阅读活动200余场、送戏下乡活动100余场、公益电影放映200余场次……真正把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

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强势推进,园区建设持续提升,配套设施持续完善;解决花农土地难题,牡丹产业提质增效;以引才聚才留才为指导,培育新型农民;通过保姆式服务,为企业保驾护航……2024年黄堽镇供市场牡丹催花30万盆,销售额4000万元,牡丹种苗300万株,销售额1亿元;芍药种植面积近两万亩,拥有国内传统品种约130个,进口品种约80个,其中适宜切花的品种30多个。2024年芍药鲜切花销量6000万枝,销售额达1.5亿元。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马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