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葛红岩
12月24日,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牡丹街道办事处联合召开牡丹区“聚力乡村振兴 谱写幸福篇章”主题新闻发布会,向社会介绍了牡丹街道乡村振兴工作取得的亮点成效,并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牡丹街道锚定乡村振兴总体目标和要求,积极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三个提升”,走实走好乡村振兴道路,着力建设村美民富的幸福家园。
坚持夯根基、显特色,大力发展牡丹产业。
在乡村产业方面,示范区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街道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李洪周以牡丹芍药鲜切花基地、牡丹芍药电商直播基地产业为亮点,着力打造牡丹小镇丹都甲品。对村集体闲弃坑塘整治,引入“云垂钓”模式,建设垂钓基地。杨庄以游船码头为亮点,着力打造亲子游乐梦幻杨庄。杨庄党支部带领群众成立文化旅游公司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开展购物、农家乐等业态,年可接待游客15万人,可解决180名村民就业。
丰富农家书屋、中医文化馆、药膳坊、牡丹书画院、民宿、露营基地等功能单体,进一步完善村级旅游链条,天香倾城直播配送云仓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就业200余人,今年预计增加村集体收入70万元。
牡丹街道充分发挥尧舜、瑞璞牡丹、中欣牡丹园艺等牡丹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抓好做好牡丹籽油、牡丹食品、牡丹化妆品和牡丹工艺品等产品质量提升和系列化发展;全力发展牡丹文化旅游业,加快推进曹州牡丹园和百花园提升改造;鼓励辖区群众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种植业,新流转土地3900余亩,招引牡丹企业和种植大户27家,走出了一条“以自然美推动产业美,以科技强带动产业强”的新路径。
坚持惠民生、增福祉,幸福指数稳步上升。
示范区以“环境”为保障,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片区。逐村制定提升方案,一村一策,建设村内广场、改善环境卫生、治理村内污水、完善排水设施、硬化村内路面,并在全区率先推广街长制、巷长制,确保治理效果长期保持。
李洪周杨庄总计新植绿化15000㎡、硬化路面22000㎡、新建筑面积1120㎡、装修面积5240㎡、粉刷墙面24000㎡、墙体彩绘10000㎡、新建及提升改造公园4处、新建停车场4个、新建公厕2处。同时依托七里河湿地,提升改造了李洪周邻里中心、农家书屋、村委会、中医历史馆、中医文化公园、农家乐、书画院、民宿、直播基地、杨庄口袋公园、七里河生态研学馆等村内功能性设施,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同近郊田园游深度融合。
“牡丹传说+”传承发展新探索成功入选“2021年度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是菏泽市唯一一家入选的亮点工作。同时街道以乡村艺术团为抓手,依托各村居志愿者服务站、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开展电影下乡、戏曲下乡等活动,送电影100场次,送戏下乡60场次,举办文体比赛活动10次。
坚持抓治理,强引领,乡村善治稳步提升。
设立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计划、“美丽庭院”评选计划和2024—2025年惠民行动计划。对示范区内的12个村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美丽庭院、五星级村民小组等评比活动,累计共建设美丽庭院300余户。
整治城区内道路及沿街商铺店外经营、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违法行为;加大对黑臭水体、小散乱污和危废固废的治理力度,对村内建筑垃圾、粪堆、砖堆、柴草堆、小广告进行集中整治;开展秸秆焚烧巡查,严禁焚烧秸秆;对施工工地防扬尘措施实施常态化严格监管;半年来,新修道路11.1公里,新铺下水道16.8公里,清理沟渠9公里。
下一步,牡丹街道将继续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汇聚各方资源,不断延伸产业链,真正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开展乡村振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