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李冬访 通讯员 孙安琪
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谋篇布局,市委市政府乘势而上、倾力打造,两年多来,鲁西新区承载着突破发展的厚望,锚定目标,奋楫笃行,凝聚各方力量,汇聚多种资源,以改革为帆,以创新为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产业活力全面释放,经济动能持续上扬。2024年,鲁西新区经济总量及增幅均位居全市首位,成为引领全市后来居上的强劲助推器。
链式赋能 激活发展动能
展开鲁西新区产业版图,“链式思维”贯穿始终。生物医药与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优势产业双轮驱动,新能源与新材料两大新兴产业两翼齐飞,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多点突破,“221”现代产业体系轮廓逐渐清晰。
走进沈药合泽药业30亿支高端注射剂项目现场,一栋栋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现代化的研发中心巍峨耸立。该项目总投资28亿元,集合了供应链、研发生产链、销售链“三链”,形成了从原料供应、研发生产,到包装仓储、物流销售的全产业链条。
项目负责人赵玉强介绍:“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全国产能最大、技术领先的高端注射剂基地,预计未来五年获批药品批件超200个。”
凭借现代医药港及龙头企业,2024年,鲁西新区生物医药产值突破580亿元,入选省级“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名单。
随着康沃控股、精进电动、中杰特装等企业的裂变升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跻身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储备库。
海辰储能一体化零碳产业园、宝澜涤纶短纤维等项目相继落地,新能源、新材料两大新兴产业势头强劲,助鲁西新区在新兴产业赛道一骑绝尘,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这些是鲁西新区“221”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的鲜活写照,也是鲁西新区坚定不移推动实施“产业兴区、工业强区”战略的有力印证。
集群聚力 挺起产业脊梁
产业集群绝非企业的简单聚合,鲁西新区深谙此道,全力打造生物医药、石化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特种装备制造和消防新材料六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鲁西新区的主导产业,闪耀夺目。从研发孵化到规模化生产的全产业链生态,涵盖了原料药、制剂、医疗器械多个领域,正向千亿级规模大步迈进,成为鲁西新区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鲁西新区大力发展石化新材料产业,创新规划了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新材料产业园,园区积极承接下游产业,大力发展高端纤维、高分子材料等项目,逐步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向五百亿级集群迈进。
在新能源产业集群中,海辰储能发挥“链主”作用,其零碳产业园吸引了电解液、隔膜等配套企业入驻。与此同时,海希储能、极电光能等多个极具潜力的优质项目落地,推动新能源产业朝着百亿级规模发展。
在特种装备制造领域,康沃控股、精进电动、中杰特装等企业与高校、行业头部企业深化合作,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向百亿级规模稳步迈进……
六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在鲁西新区这片热土上相互协作、融合发展,凭借鲁西新区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形成强大的产业合力,持续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服务提质 厚植营商沃土
若将产业比作骨骼,营商环境就是滋养其生长的血液。在鲁西新区,“服务”被赋予全新内涵。
速度,在这里被持续刷新。海辰储能项目签约后,鲁西新区迅速组建专班,3个月完成土地征收,1天办结规划与施工许可,环评3天办结,“新区速度”赢得企业连连赞叹;博瀚制药当年签约、入驻、试生产,背后是“极简审批”改革的持续深化。
温度,在细节中悄然流淌。海辰储能一体化零碳产业园工作人员反映通勤不便,鲁西新区管委会联合菏泽公交集团,主动与企业协商,将13路公交线路延伸到企业门口,方便人员出行;山东鑫隆晟轨道交通菏泽分公司因订单激增,急需百万元版增值税专用发票,鲁西新区税务人员启动“绿色通道”,上门辅导,次日便完成审批流程,解决企业燃眉之急。
深度,在机制创新中沉淀。鲁西新区始终坚持“服务好现有企业是最大的营商环境”这一理念,成立9大产业服务专班,实现企业全周期服务覆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与其他省级新区成立“跨域通办”联合体,实现20项政务服务事项四地通办。推进“极速审批”,精简70余项审批环节,压缩80%审批时限,承接30项省级权力事项,完成38项镇街赋权。在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创新推行“手续全程不见面审批”。
风劲帆满,奋进正当时。鲁西新区以产业生态凝聚创新力量,以集群发展打破同质竞争,以服务革命重塑政企关系,在高质量发展的航程中破浪前行,为“鲁西崛起”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