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菏泽频道>内容详情

非遗技艺赋能乡村振兴,菏泽鲁西新区牡丹瓷绽放时代新韵

2025-04-17 15:32:1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李冬访

4月16日,在菏泽鲁西新区马岭岗镇通古村,儒风古韵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市级非遗项目负责人李常锁正带领匠人团队专注于牡丹瓷创作。指尖翻飞间,泥坯化作薄如蝉翼的牡丹花瓣,经二十余道纯手工工序淬炼,最终成为“永不凋谢的牡丹花”,演绎着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创新融合。

作为市级非遗项目“曹州牡丹瓷技艺”基地,该合作社自2020年成立以来,构建起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特色发展模式,成功将陶瓷工艺与牡丹文化深度融合。

“曹州牡丹瓷以真实牡丹花为底本模拟制作,每件作品都严格遵循1:1叶脉拓制标准,单朵牡丹需手工叠制40——80片花瓣,每片花瓣最薄处仅0.2毫米,一件产品制作周期通常需要3、4天。”李常锁向记者展示正在创作的《玉堂富贵》瓷盘时介绍。经1300℃三次窑变,成品瓷质晶莹温润,兼具“薄如纸、声如磬、亮如镜”的特质,生动还原了“二乔”“豆绿”“赵粉”等菏泽牡丹名品的绰约风姿。

 

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马岭岗镇将非遗项目与产业振兴有机结合,通古村依托当地文庙历史资源,推出“非遗研学+文化体验”特色项目。通古村党支部书记范志阳介绍:“让青少年在参观通古文庙传统文化后,来到牡丹瓷制作工坊,亲手体验花瓣塑形、釉彩绘制等基础工序,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目前,合作社通过吸纳村民参与瓷坯制作、彩绘加工等技能岗位,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千年窑火映照时代新篇。菏泽鲁西新区通过“技艺传承——产品研发——产业培育”三链融合,构建起非遗活态传承新范式。如今,这项市级非遗“曹州牡丹瓷技艺”已开发出牡丹花盘、花篮、香薰等九大色系、百余种规格产品,产品覆盖艺术摆件、文创礼品等,畅销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非遗技艺正化作美丽经济的新引擎,助力鲁西新区在文化振兴中绽放时代新韵。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马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