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高度,最终在于人心的向善与精神的丰盈。美德不会凭空而生,风尚需要涵养培育。菏泽创新机制培塑凡人善举,让崇德向善融入城市血脉,铸就温暖厚重的文明之魂。
文明的高度,不仅在于环境之美,更在于精神之丰、人心之善。
在菏泽,凡人善举层出不穷。仅在今年,就有驾驶收割机冲进火海保麦田的孙志东,跳入冰河勇救落水五口的张国涛,掘土灭火的外卖骑手于龙,火场逆行的公交司机刘会标、朱国栋……
“英雄”频出,绝非偶然。其背后,是一套高效运转的“菏泽方案”——菏泽创新表彰机制,构建“发生即发现、发现即确认、确认即表彰、表彰即宣传”的完善工作体系。
其中,“五位一体”信息收集网让1万名网格员、3万名保安员成为信息员,确保“发生即发现”;
《菏泽市见义勇为即时表彰确认流程》优化确认程序,高效准确快速确认见义勇为行为,实现“发现即确认”;
坚持即时表彰和集中表彰相结合,在对重大典型进行即时上门表彰的同时,定期举办集中表彰大会,做到“确认即表彰、表彰即宣传”。
对达不到模范条件、影响较小的见义勇为行为,或在见义勇为中起辅助作用的人员,分别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积极分子”称号,激发群众见义勇为热情。
6月1日,孙志东驾驶收割机冲进火海保麦田。48小时内,正在田间收麦的孙志东便收到了“菏泽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的荣誉证书和5000元奖金。
“我们把表彰仪式放在见义勇为人员单位、社区、家门口,让表彰奖励与宣传工作同频共振、同步推进,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菏泽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陈衍山介绍,2021年以来,菏泽共表彰见义勇为人员700余人次,发放奖金300余万元、慰问金70余万元。
菏泽还将每年6月18日定为菏泽市见义勇为宣传日,在全国率先开展《见义勇为志》编纂工作,建设山东省首个永久性见义勇为主题展馆,打造了9000平方米的见义勇为主题公园,开展见义勇为“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活动……逐渐形成人人崇尚、支持、关注、敢于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近年来,菏泽近500人入选“中国好人”“山东好人”。
文明风尚的培育,更需文化沃土的涵养。菏泽打造“牡丹文化会客厅”,深化文化社区、文化书院建设,让文明新风生长于邻里对话间。
单县孙溜社区打造的特色“文化书院”,针对不同年龄群体,分别开设“桃李·青枝学堂”“桃李·灼华工坊”“桃李·嘉实雅集”等特色项目。“每个人都能在社区享受到自己喜欢的文化生活。”单县东城街道孙溜社区党委书记苏克银说。
“文明”一词仿佛是一块磁石,吸引每个人崇德向善。退休交警郭良营拉起一支400多人的志愿队,深入校园、企业、村庄一线,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文明交通宣传。每年牡丹节会期间,菏泽市民自发到车站、机场迎宾赠花,当起牡丹推介官……
“我们将不断拓展文明深度,奋力推动‘文明之城’向‘城市文明’跃升,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贡献更多菏泽力量。”菏泽市委书记张伦的话,道出了这座城市对文明的不懈追求。
从薄弱处起步,向深处扎根,菏泽的文明答卷,写满了民生温度,更充满了向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