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菏泽频道>内容详情

菏泽青年夜校:城市里的青春加油站

2025-08-06 09:48:02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李冬访 通讯员 赵忠宇

当夜幕垂落,城市灯火次第亮起,属于菏泽年轻人的另一种生活才刚刚开始。

连日来,菏泽鲁西新区一间飘着乐声的教室里,10余位年轻人围坐在一起,指尖抚过古琴丝弦,悠扬的笛声与古朴的琴音相融,打破了夜的沉寂。这并非专业排练场,而是“青年夜校”里的寻常风景。

如今,“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成了不少年轻人过夜生活的选择。从舞蹈声乐到书法绘画,再到非遗手作,有共同爱好的年轻人闲暇时聚在一起学习“充电”。青年夜校正成为菏泽年轻人打开夜生活的新方式。
图片

“我学过古琴,心里一直惦记着。夜校一开班,我就报了名。”鲁西新区青年夜校学员桑虹婷的话道出许多同龄人的心声。

在她眼中,这所夜校像成人版“少年宫”、青春版“老年大学”,为年轻人提供了走出“宅”生活、走进更广阔社交与文化空间的机会。她坦言,工作之余培养爱好、学习技能,让生活有了全新的意义。

古琴课堂上,教师吴冰的讲解不止于技法:“古琴之学,不止于弦上功夫,更在于弦外心境。”从历史渊源到文化韵味,吴冰带着年轻学员感受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通过团委招募令加入夜校的吴冰说:“为青年人搭起学习平台,让他们用健康方式打开夜生活,这很有意义。”在这里,年轻人不仅能学到技艺,更在琴声中厚植了文化自信。

为提升年轻人综合能力,鲁西新区团委向社会招募青年夜校合伙人,共建服务平台,开设古琴、竹笛、吉他等课程。学员和老师都为青年夜校的开设叫好——既扩大文化艺术普及,也让文化服务更精准,让年轻人能在家门口“充电”。

据介绍,接下来,鲁西新区团委将继续围绕年轻人的需求,整合资源优化平台,推出理论、文化、技能等多元课程,打造专业又有趣的成长空间,助力共建青年友好型城市。

鲁西新区以提升青年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向社会广募合伙人,合力搭建服务青年的平台,让兴趣成为最好的导师,把优质文化资源送到青年“家门口”。这是全市青年夜校火热开展的缩影,菏泽各地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路径。

东明县的青年夜校同样精彩,通过开设多样课程,让青年在学习互动中收获技能、结识伙伴。拉丁舞课上,专业老师从基础教起,纠正动作细节。伴着动感音乐,青年们从羞涩到放开肢体,在练习中找到节奏。“平时工作压力大,这堂拉丁舞课太解压了!”一位学员笑着说。

单县的青年夜校融合“情景式”体验和“沉浸式”实践,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教育、历史文化资源,在课程设置上突出思政引领,把传统文化融入情景还原、非遗体验,把红色故事融入话剧团课,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青年。同时,依托夜校兴趣圈层,组建了摄影、武术、舞蹈、汉服等8个团办青年社团,凝聚400余名青年,定期开展“缤纷单州”“团聚单州”“乡村振兴青年先行”等系列活动。

曹县的青年夜校则以灵活架构和深度服务为特色,推行“定制化”服务与产教融合。设置上,构建“1个总校(县青少年宫)+3个社会化分校(书画院、书店、汉服基地)+N个共建点(社区、产业园等)”的三级网络,方便青年参与;内容上,深挖资源建立206人师资库,推出17类“定制化”课程库,按需开课。此外,曹县夜校更侧重技能培养,助力青年立业。

从鲁西新区悠扬琴韵中汲取的传统文化滋养,到从曹县为青年量身定制的技能课程,再到广阔社交天地,菏泽各地夜校正以不同路径,为年轻一代提供心灵休憩、技能提升、价值实现的多元空间。

这些夜晚亮灯的教室,已成为城市温情的新地标。青年夜校不仅教授技能、涵养情操,更重塑了当代青年的闲暇价值与社交模式。当“上班族”变身“学艺人”,当屏幕前的“宅生活”被面对面的学习交流取代,一种更健康、更充实、更具成长性的夜生活方式,正在菏泽青年中扎根生长。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马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