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新区以提升青年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向社会广募合伙人,合力搭建服务青年的平台,让兴趣成为最好的导师,把优质文化资源送到青年“家门口”。这是全市青年夜校火热开展的缩影,菏泽各地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路径。
东明县的青年夜校同样精彩,通过开设多样课程,让青年在学习互动中收获技能、结识伙伴。拉丁舞课上,专业老师从基础教起,纠正动作细节。伴着动感音乐,青年们从羞涩到放开肢体,在练习中找到节奏。“平时工作压力大,这堂拉丁舞课太解压了!”一位学员笑着说。
单县的青年夜校融合“情景式”体验和“沉浸式”实践,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教育、历史文化资源,在课程设置上突出思政引领,把传统文化融入情景还原、非遗体验,把红色故事融入话剧团课,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青年。同时,依托夜校兴趣圈层,组建了摄影、武术、舞蹈、汉服等8个团办青年社团,凝聚400余名青年,定期开展“缤纷单州”“团聚单州”“乡村振兴青年先行”等系列活动。
曹县的青年夜校则以灵活架构和深度服务为特色,推行“定制化”服务与产教融合。设置上,构建“1个总校(县青少年宫)+3个社会化分校(书画院、书店、汉服基地)+N个共建点(社区、产业园等)”的三级网络,方便青年参与;内容上,深挖资源建立206人师资库,推出17类“定制化”课程库,按需开课。此外,曹县夜校更侧重技能培养,助力青年立业。
从鲁西新区悠扬琴韵中汲取的传统文化滋养,到从曹县为青年量身定制的技能课程,再到广阔社交天地,菏泽各地夜校正以不同路径,为年轻一代提供心灵休憩、技能提升、价值实现的多元空间。
这些夜晚亮灯的教室,已成为城市温情的新地标。青年夜校不仅教授技能、涵养情操,更重塑了当代青年的闲暇价值与社交模式。当“上班族”变身“学艺人”,当屏幕前的“宅生活”被面对面的学习交流取代,一种更健康、更充实、更具成长性的夜生活方式,正在菏泽青年中扎根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