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锅炉厂的“变身”:每年投入资金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研发
炎炎夏日,在山东菏泽鲁西新区中杰特装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用等离子焊枪焊接罐身。这看似简单的焊接,背后蕴藏着企业的核心技术——PAW+GTAW组合焊及应变强化技术。
“这是为哈萨克斯坦客户定制的LNG深冷绝热储罐,通过该新技术,生产的超低温容器焊接强度提升一倍的同时,材料厚度却降低了30%,目前我们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得满满当当。只有争分夺秒生产才能按时完成交付任务。”山东中杰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LNG事业部总经理李传杰说。
据介绍,焊接是低温压力容器制造的核心技术,过去深冷容器产品焊接工艺采用填弧焊、手把焊等方式,深冷容器的最薄弱环节—焊接接头,其化学成分、组织形态和力学性能的不均匀性导致接头各区域的微观应变强化效应差异较大,影响深冷容器产品的质量稳定及使用安全性,成为制约低温压力容器制造能力的瓶颈。
对此,中杰特装组建技术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等离子弧+填丝氩弧组合焊及应变强化关键技术研究,实现了PAW+GTAW组合焊及应变强化技术在深冷容器制造中的首次应用,焊接一次性成形,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不仅在焊接技术方面,中杰特装在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储存压力容器领域,可以达到单台百吨,一次接单超百台的配套能力,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以31.1%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在航天发动机领域,液氧、液氮及煤油储存容器成功应用于试验开展,实现了进口替代,助力我国航天事业自主自强。”山东中杰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进光说,一项技术能够成功突破封锁,离不开企业的创新、奋斗和韧性。该公司每年均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8%的研发强度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先后开发压缩空气储能、液氢储存等压力容器新产品,碳素余热回收利用、三废直燃锅炉等锅炉新产品,研发的航空天实验用液氧、煤油储存容器实现了国产替代,液氮容器为世界最大空气储能项目配套填补国内空白,核电电极锅炉打破国外公司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