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菏泽频道>内容详情

聚焦菏泽牡丹产业:从“一花独秀”到三产融合的品牌崛起之路

2025-08-15 17:30:2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葛红岩

8月14日,“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菏泽市系列现场新闻发布会(牡丹产业专场)召开。会上介绍,菏泽作为全球最大的牡丹生产加工、出口及观赏基地,通过推动牡丹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已形成涵盖苗木种植、精深加工、文旅融合的完整产业链,相关产品畅销国内外,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菏泽市委副秘书长、市牡丹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陶福占介绍,菏泽作为“中国牡丹之都”,享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产业链最完善的牡丹生产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近年来,菏泽坚持市场化、大众化、人文化、国际化、品牌化“五化并举”原则,按照“依托牡丹、延伸牡丹、超越牡丹”发展理念,推动牡丹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历经岁月沉淀,菏泽牡丹产业如今已发展成为涵盖种植、加工、科研、旅游等多领域的综合性产业,形成了完整、富有活力的产业链。

一产:从“一花独秀”到“双花竞放”

菏泽市牡丹资源丰富,拥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308个品种;芍药发展迅猛,“菏泽大芍药”品牌持续叫响,现存品种超600个;拥有10余个牡丹、芍药观赏名园。菏泽市对全国牡丹苗木的支持率超过85%,年出口苗木200万株、占全国总量的90%,牡丹年宵花销量突破60万盆、占全国市场的50%,芍药鲜切花年销量达1.2亿枝、占全国市场的60%。菏泽市牡丹、芍药不仅畅销广州、上海、北京等国内一线城市,还出口至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初步奠定了菏泽“买全国、卖全球”的产业中心地位,成功实现了从牡丹“一花独秀”到牡丹、芍药“双花竞放”的良好发展格局。

二产:从“链条初成”到“高端集群”

在全市全力打造“231”特色产业体系的大背景下,牡丹产业在“高品质提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中,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菏泽市持续做强牡丹产业链条,深入挖掘牡丹“全身是宝”的资源优势,聚焦高端萃取与健康产品研发,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与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菏泽牡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体制优势,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研发出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特色优势产品,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消费需求。培育出尧舜牡丹、龙池牡丹等一批龙头企业,推动牡丹产业向医药化工、食品加工和营养保健等领域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企业规模,助力菏泽牡丹走上绿色化、高端化、集群化的发展道路。目前,菏泽市各类牡丹生产、加工、出口企业达到120余家,开发出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日化品和牡丹生物医药类产品260余种,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产:从“单一业态”到“文旅融合”

牡丹产业还带动了文旅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牡丹+”经济模式。每年四五月份,牡丹、芍药竞相绽放之时,菏泽举办的牡丹节会吸引着八方游客,有力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今年牡丹节会期间,全市接待游客992万人,同比增长14.8%;实现旅游收入60.7亿元,同比增长13.6%。与此同时,牡丹剪纸、牡丹刻瓷、牡丹丝绸、牡丹汉服等各类牡丹特色文创产品层出不穷,琳琅满目,工笔牡丹画畅销国内外市场。

中央民族大学蒙曼教授曾评价,菏泽牡丹兼具“三大特性”——雍容气、英雄气、民间气,蕴含着刚强、奉献、正义、浪漫的文化性格。依托多元的牡丹文化,菏泽先后创作了以牡丹为题材的电影、戏曲10余部,出版牡丹书画集、影集70余部,编著牡丹文化著作及刊物100余种。《菏泽牡丹谱》重磅发布,系统收录了1308个牡丹品种,填补了菏泽市近百年无综合性牡丹谱录的学术空白,还作为“菏泽礼物”广赠嘉宾,广受好评。如今,带有牡丹元素的文创作品已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热播电视剧《国色芳华》,使用了2500株菏泽牡丹,让众多观众为之沉醉。凭借牡丹产业的带动,菏泽跻身《马蜂窝全国“五一”热度涨势最快小众城市》前10(位列第4),入选新京报网红城市潜力榜50强,在《山东品牌影响力报告》中跻身全省品牌影响力第一。

“牡丹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综合性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陶福占说,菏泽市将立足牡丹发展实际,按照“五化并举”思路,把牡丹观赏、牡丹文化艺术、牡丹产业融为一体,加快构建牡丹新发展格局,全力打造牡丹产业融合发展新高地,以花为媒,以花兴城,真正叫响“中国牡丹之都”城市品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围绕打造“全国牡丹高质量发展核心区”为中心,突出“牡丹产业培育、牡丹文化挖掘”2个重点,强化“科技创新、龙头培育、品牌打造”3项措施,做好“政策引导、节会举办、宣传推介、督导指导”4项保障,全力以赴推动牡丹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多元化发展,助力菏泽牡丹产业绽放新的光彩。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马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