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山海新闻 李冬访
盛夏的菏泽鲁西新区,烈日炙烤大地,却难掩海辰储能一体化零碳产业园的建设热潮。 8月18日,项目现场吊塔林立,钢花飞溅,工人们正为模组系统厂房进行收尾作业——这座总投资130亿元、占地47.85万平方米的全球首个长时储能一体化零碳产业园,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蓝图变为现实,并跑出了“超预期”的加速度。
47.85万㎡工地的“超预期加速度”
47.85万平方米的土地上,一座储能产业高地正在崛起。仅仅不到10个月(自2024年10月底开工以来),项目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
项目分两期建设实施,“目前,模组系统工厂已全面封顶,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地坪施工,电芯工厂预计9月底前也将全面封顶。”海辰储能联合创始人、总裁,山东海辰储能董事长王鹏程介绍道,言语中透着笃定。更令人振奋的是,得益于“山东速度”与“海辰速度”的协同共进,项目将原计划2028年的投产节点大幅提前至2026年第二季度,跑出了名副其实的“加速度”。
一根根银灰色钢柱拔地而起,如钢铁森林般勾勒出未来图景:这里将建成年产能30GWh的1175Ah长时储能专用电池智能制造产线,以及20GWh的6.25MWh长时储能系统智能制造产线。同步推进的生产配套设施、倒班宿舍和员工餐厅,正为这座融合智慧工厂、零碳工厂、灯塔工厂特质于一体的“超级工厂”筑牢根基。
作为国家重大建设项目,这片土地的蜕变远不止于厂房林立。项目将实现从磷酸铁锂原材料到电池、模组、系统集成及全场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布局。上下游环节紧密协同,如同精密咬合的齿轮,让材料与终端产品“邻里相望”,大幅降低物流成本,酝酿强大的产业链协同效应。这正是海辰储能“高标准建设全球首个长时储能一体化零碳产业园” 战略目标的生动实践,也使其成为海辰“布局北方、辐射全国、联通全球的重要战略支点”。
藏在钢铁厂房里的“黑科技”
待2026年二季度试生产时,这里将诞生一批储能“明星产品”。山东基地将生产海辰1175安时长时储能电芯,该产品具有超大容量、超长寿命(循环寿命超11000次)、超高安全、超低成本等核心优势,能量密度超过每公斤180瓦时(180Wh/kg),是长时储能领域的标杆。
模组包的“空间魔法”同样令人惊叹:通过优化设计,体积利用率提升30%、标准容量提升56%、系统重量降低20%,在有限空间内释放出更大能量。配套的6.25兆瓦时长时储能系统,作为“多面手”,拥有极致安全、超高效益、极易适配、极易维护的产品特征和市场优势。
鲁西热土,赋能全球征程
菏泽基地的崛起,为海辰储能冲刺“全球储能第一品牌”注入强劲动能。目前,海辰已实现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前三(2025年上半年跃居第二)。王鹏程深有感触地表示,项目“超预期”推进的背后,是“人对了、认知对了、势能对了、执行对了”的完美契合——山东人务实笃行的精神、政府对产业的前瞻布局与高效服务(“山东速度”)、以及深厚的产业生态,共同铸就了这片投资兴业的热土。
这座以“超预期”速度成长的产业园,正书写着“山东速度”与“海辰速度”的协同篇章,其领先的技术、完整的链条和零碳的实践,更将让“山东智造”的名片,在全球储能版图上愈发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