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葛红岩 赵爽
8月21日,“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菏泽市系列现场新闻发布会巨野专场在巨野县乡村振兴产业园举行。此次发布会聚焦当地蛋鸡产业发展实践,系统展示了巨野县通过构建从养殖到加工、从流通到品牌的全产业链体系,将“小鸡蛋”培育为年产值达23亿元的特色支柱产业,以产业升级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路径。
巨野县是山东省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巨野县立足县域资源禀赋,以全产业链思维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升级,尤其在蛋鸡产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了“养殖规模化、加工精细化、市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在巨野的农业版图中,畜牧业占据半壁江山,年总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50%以上,而蛋鸡产业更是当之无愧的“顶梁柱”。目前,全县蛋鸡存栏量稳定在2600万只,年产鲜蛋4亿公斤,产品不仅覆盖北京、上海、香港等一线城市,更辐射安徽、河南等周边省份,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23亿元,规模与产值双双稳居全省首位,跻身全国前列。
坚持以创新为引擎,在产业发展中破解“效益与环保”的矛盾,平衡“发展与民生”的关系,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一是深耕价值提升。瞄准消费升级趋势,开发富硒蛋、富锌蛋等功能性产品,让普通鸡蛋身价倍增,推动产业从“卖产品”向“卖健康”转型;构建“线上电商+线下商超+加工企业”的多元渠道,在蛋价波动期保障养殖主体“保本微利”,在行情上扬时助力收益最大化。以鑫航禽业为例,其80万只蛋鸡不仅年产1.5万吨优质鸡蛋,更通过粪污资源化利用产出8000吨有机肥,年销售收入预计达1亿元,成为“一产接二连三”的典范。二是聚焦富民增收。近千家养殖场(户)星罗棋布,让农民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载体。通过养殖合作社带动,越来越多农户抱团发展,共享产业红利。鸡蛋捡拾、包装等环节更是为农村妇女、大龄劳动力提供了“家门口的岗位”,月工资3000至5000元,真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稳收”。麟鸣农牧优先吸纳邬庄、李海村等周边村庄30余名贫困户就业的实践,正是产业助农的生动写照。三是践行绿色发展。立足养殖场贴近农田的区位优势,推广“干清粪+密闭贮存+腐熟发酵+就近还田”的循环模式,让粪污变废为宝。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过去粪污乱排、臭味扰民的难题,守护了洙赵新河水质和南四湖生态,更让有机肥替代化肥,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优质农产品种植奠定了生态基础。目前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高达93.49%,实现了“养殖不污染、粪污成资源”的良性循环。
坚实的产业地位背后,是梯次分明的支撑体系。3家国家级蛋鸡示范场树立行业标杆,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引领发展方向;9家省级蛋鸡示范场与404家规模化养殖场构建起主体矩阵;巨旺生物科技年产3万吨蛋制品项目已正常生产经营,可年加工鲜蛋5亿枚,已形成了从种源培育、饲料生产、规模养殖到产品加工、市场流通的完整产业链,2.1万名从业人员在这条产业链上实现就业增收,一个“产学研用”协同高效的现代化蛋鸡产业集群已在巨野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同时,巨野县还着力做强产业品牌,成立畜牧业协会,推动“巨野鸡蛋”集体商标注册,并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如鑫航禽业的智能化养殖和标发生态的循环种养模式,均走在行业前列。依托大义镇乡村振兴产业园,巨野县正在建设江北最大的生态蛋制品加工基地,运用先进的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实现产品全程可追溯,预计年产值达4.2亿元。
活动现场,通过实地观摩、案例分享等形式,直观呈现了巨野县在蛋鸡品种改良、标准化养殖、精深加工、及品牌建设等环节的创新举措,凸显了蛋鸡产业在带动农户增收、促进就业、激活乡村经济活力中的“金钥匙”作用,为区域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