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菏泽频道>内容详情

【文化社区|二十四节气】菏泽牡丹区西城街道南华社区:文化传承进社区,处暑时节寻秋意

2025-08-26 11:01:52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葛红岩 通讯员 张迎

处暑至,秋意浓。为深入推进文化社区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8月23日上午,菏泽牡丹区西城街道南华社区精心策划的“节气课堂”系列活动在老城曹州人大联络站正式启动,首场“处暑寻秋 童享新凉”主题课堂成功举办。此次活动聚焦低收入家庭子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困境青少年等重点群体,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引导孩子们感知自然节律、传承文化记忆、融入社区生活,吸引众多青少年积极参与。

图片

溯源节气,感悟文化内涵

图片

活动以趣味互动问答拉开序幕。志愿者们通过“为什么说‘处暑’意味着炎热结束?”“你知道处暑有哪些特别习俗吗?”等问题,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季节更迭与节气的智慧关联。随后,结合图文并茂的PPT与生动短视频,系统讲解二十四节气的悠久起源——从古人对天文气象的观察总结,到节气指导农耕生活的实践意义,再聚焦处暑节气本身,阐释其“出暑”(“处”为终止之意)的核心含义,解读“炎夏落幕、凉秋将至”的物候特征。

此外,志愿者还重点介绍了吃鸭子(润燥健脾)、放河灯(祈福送夏)等处暑传统习俗的由来与寓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理解了节气背后的自然哲学,也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度与自豪感。

手绘时节,绽放创意光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手绘创作环节,孩子们拿起彩笔,在画纸上自由勾勒心中的“处暑”图景:金黄饱满的稻田随风起伏,飒爽秋风中飘落片片梧桐叶,家人围坐品尝清甜秋梨的温馨场景,还有天高云淡下南飞的大雁……一幅幅充满童趣与想象力的画作跃然纸上。作品完成后,孩子们轮流上台分享创作思路:“我画了妈妈在厨房熬绿豆汤,妈妈总说‘别贪凉,喝碗绿豆汤才舒服’。”“秋天我会和爸爸一起去捡银杏叶,夹在书里做书签”……通过分享,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更在交流中感受到同伴视角下的节气之美,团队协作意识与自信心得到同步提升。

歌声悠扬,韵律浸润童心

活动尾声,全体参与者齐声合唱《24节气歌》。在“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的欢快旋律中,孩子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的节气知识,更在整齐的歌声里感受到社区的关怀与凝聚力。

文化赋能,共建精神家园

本次活动既是一堂生动的节气科普与实践课,也是南华社区推动“文化社区”建设的重要探索。通过将节气文化深度融入社区日常,不仅激发了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与认同感,更搭建起居民间交流互动的平台——活动中,不同家庭的孩子互相分享、合作创作,家长们在旁交流育儿经验,促进了社区内多元群体的情感联结,营造出和谐共融、文化共享的社区氛围。

下一步,西城街道将继续以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为重要文化载体,持续开展一系列贴近居民生活、富有文化底蕴的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区扎根生长、代代相传,让文化社区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群众,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文明光彩。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马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