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葛红岩 吕晴
8月29日,菏泽市新闻办召开“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发制品产业专场)现场新闻发布会。本场新闻发布会邀请菏泽市商务局、鄄城县政府、鄄城县商务局、鄄城县发制品协会相关单位负责人,共同介绍菏泽市发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核心品牌建设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制品产业作为菏泽市传统优势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其发展态势对全市外贸经济有着深远影响。
菏泽发制品产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条,整个产业生态不断优化。目前,全市发制品加工企业数量超过1500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年加工档发可达5000吨,发套、发帘、接发等各类发制品3000万件,接发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2024年全市发制品进出口实现28.2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4.5%。今年1-7月份进出口实现20.29亿元,产品出口市场覆盖北美、欧洲、非洲、南美、东亚、澳州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人发制品国际占有率稳居前列。
有“中国发都”之称的鄄城县,目前是全国最大的高端真人发生产加工基地,被商务部评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50余年以来,鄄城县发制品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4年在税务机关登记的企业纳税人670户,税收2.46亿元,其中规上企业96家。2025年1-7月份,发制品规上企业11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1.68亿元,同比增12.46%,进出口约20.29亿元,同比增长48.75%。
发布会介绍,为聚焦发制品特色产业发展,鄄城县“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助推发制品产业提质增效。一方面,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鄄城县采取产业集聚的策略,2012年启动发制品园区建设,2014年建成的发制品一园、二园至今已入驻企业70余家。目前完工的三园占地486亩,可容纳60余家企业入驻。园区内同步建设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保税仓库等配套设施,通过数字化链条推动产业从源头到终端、从线下到云端的全链条生态协同。
另一方面,通过技术突破与链条完善,推动产业向“全链条加工 + 高附加值”转型,紧抓“数字贸易”机遇,以分层多元策略抢占跨境贸易高地,推动产业高质量“出海”。平台布局构建“社交引流+跨境交易+国内协同”矩阵,鼓励企业建海外营销网络,为产业“出海”注能。
发布会强调,企业作为品牌建设的主体,将进一步加大在品牌推广、产品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未来,鄄城县发制品产业将从多个维度推进技术创新、产片创新和销售模式的创新。持续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多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拓展新的产品领域,继续推动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的发展,积极打造“鄄城人发”区位品牌。
一根发丝撬动无限可能,鄄城县把“头顶上”的小生意做成了畅销全球的大产业,通过生态协同与数字化工具,菏泽市发制品产业正逐渐走向世界,持续发制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