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葛红岩 通讯员 苗蕊
自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菏泽牡丹区沙土镇党员干部以“学”铸魂、以“改”立行、以“干”担当,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企业发展、完善园区建设、推动项目落地的实际成效,实现“以学促改、以改促优、以优促强”的良性循环,彰显沙土镇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带来的发展活力。
沙土镇以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抓手,推动党员干部作风革命,将“廉洁高效、为民服务”理念深植心中。组织党员干部开展12场专题研讨、观看4部警示教育片,签订《廉洁从政承诺书》186 份,通过 “领导班子带头学、中层干部深入学、基层党员全员学” 的三级学习机制,强化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 的责任意识。
沙土镇党建办联合镇纪委积极开展“清风护航”专项整治,组建 3 支党员督查组,紧盯“庸懒散慢”、“吃拿卡要”等作风问题,开通“纪委书记直通车”线上线下双渠道,今年累计受理企业诉求 23 件,查处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6 条,以铁的纪律为营商环境“护航”。
政务服务一线党员干部争当“服务先锋”,推行“党员先锋岗 + 集成审批”模式。在菏泽市牡丹区志显干果炒货店办理食品许可时,政务服务大厅党员先锋队主动靠前,全程帮办代办,将原来的15 个工作日时限压缩至“当天受理、当天办结”;今年以来,党员干部牵头的“一次办好”服务团队,累计为 1565 家市场主体、312 家企业办理注册登记,完成 340 件许可证明办理,企业办事便捷度显著提升,党员干部的服务温度成为营商环境“加分项”。
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痛点,沙土镇以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摒弃“重管理、轻服务”旧思维,建立“党员干部包联企业”机制,组建10支由镇党委班子成员带队的党员帮扶专班,深入企业走访调研 180 余次,召开政企座谈会4场,今年已帮助企业解决融资、技术、用工等问题 120 余件,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发展方案。
党员干部牵头落实政策扶持,推动梯度培育体系落地。镇经济发展办党员干部主动对接上级部门,帮助企业申报各类扶持资金。同时,镇干部邀请高校专家组建“党员技术服务团”,深入企业指导技改升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菏泽瑞城塑业有限公司在党员技术指导员帮助下,研发的新产品获得 3 项自主知识产权,市场份额提升 15%;山东沙土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党员研发团队,在传统坚果生产基础上,新研发湿花生、菌菇汤等产品,推动农产品附加值提升 30%,以党员干部的专业服务激活企业创新动能。
沙土镇党员干部以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强化“务实担当” 意识,坚持 “园区化规划、集群化发展”,镇党委成立园区建设党员攻坚指挥部,由党委书记任总指挥,抽调 15名领导干部组建道路建设、管网铺设、项目服务 3 个临时党支部,挂图作战推进园区升级。
党员攻坚组牵头破解基础设施建设难题,累计整合财政资金 2 亿元,撬动社会资本 10 亿元完善园区配套。在文明路、纬二路、裕成路铺设工程中,党员干部带头放弃节假日,现场协调施工矛盾,仅用 4 个月就完成 21 公里道路硬化、20 公里雨污管网铺设,构建 “六纵六横” 交通体系;327 国道、裕城路等雨污管网工程,党员干部全程监督质量,确保宏远、奥德天然气管网及恒通热力、吉源热力管网全面覆盖,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绿色低碳项目推进中,党员干部争当“服务员”。企业项目落地时,园区党员服务专班全程跟踪,协助办理立项、环评等手续,力争实现“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建成投产”,以党员干部的实干作风让园区产业生态更完善。
沙土镇党员干部以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树牢“招商为要、项目为主” 理念,创新建立 “五个一” 工作机制(一个项目、一位党员领导干部、一套党员专班、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党员干部参与重点项目包保,实现招商项目服务 “无缝对接”。
党员招商先锋队主动出击,镇党委组织党员干部赴无锡等地开展招商推介,依托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形成的“务实高效” 口碑,吸引一批优质项目落地。新项目落地后,包保党员干部每周上门服务,协调解决建设用水用电问题,推动项目提前竣工投产。
链主企业培育中,党员干部当好“店小二”。针对亚洲最大全品类浓缩果蔬汁加工企业山东佳美食品,镇党员服务专班全程跟踪,协助办理外资准入、海关备案等手续,企业累计投入外资超 2 亿美元,2024 年税收预计突破 8000 万元;依托佳美食品、维特食品等链主企业,党员干部牵头搭建 “企业 + 基地 + 农户” 合作平台,向上游建设万亩果蔬种植基地,向下游延伸鲜榨灌装、航空食品生产线,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活动在沙土镇落地见效,有效推动党员干部作风愈发扎实、干事劲头持续提振。接下来,沙土镇将进一步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动力,以党员干部带头冲锋的实干姿态,全力推进百亿级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未来,随着学习教育的持续深化,全镇党员干部将始终以优良作风强化服务质效,不断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为实现区域发展新突破筑牢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