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鲁西新区八一路小学的王梦雅老师已站在教室门口,微笑着迎接每个一年级新生。这位被孩子们称为“引路人”的教师,用四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新区教育工作者对育人初心的执着。
八一路小学作为新区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自2018年招生以来快速发展,如今已拥有76个教学班、4500余名学生。学校占地36667平方米,绿化面积8050平方米,形成了“立身为学,读书为本”的办学特色。在这里,像王梦雅一样躬耕杏坛的老师们,长期积极探索体验式、探究式学习方式,让课堂充满趣味与探索的活力,成为孩子们的贴心“引路人”。
扩优提质是深耕育人沃土,精准施策旨在厚植成长根基。鲁西新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超前的规划布局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教育体育服务中心研究编制的《菏泽鲁西新区优化2024-2026年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方案》,正引领着一批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加速推进。新建八一路实验学校初中部、英才路小学,改扩建八一路小学、黄河路小学、二郎庙中学等学校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预计扩充学位6050个……随着学校建设持续加速,有效缓解了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鲁西新区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师资培养体系,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今年,新区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公费师范生安置,补充新教师77人。全区现有省特级教师5人,“齐鲁名师”2人,齐鲁名师培养人选2人,菏泽名校长9人,菏泽名师14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在这支队伍中,涌现出许多优秀代表。高新区实验小学的郭亚楠老师作为山东省“一师一优课”获得者、菏泽市教学能手、鲁西新区学科带头人,她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母亲般的关怀,温暖着每一个学生。
在许多学生面对老师感到拘谨时,郭亚楠用温暖打破了这种距离。作为五年级数学老师,她常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课间俯身倾听他们的心事,课堂中鼓励每一个声音。她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用真心换真心,“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这种理念让她的课堂既有思维的碰撞,也有母亲般的关怀。教师节来临之际,这位用爱与专业照亮成长的“老师妈妈”,正是教育最温暖的写照。
人民满意是办好教育的最高标准,这不仅是新区各学校的努力方向,更是新区教育人的行动指引。为提升教育教学品质,鲁西新区各学校积极探索特色办学之路,通过课程创新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八一路小学构建了以“书香”为根基的特色育人体系,开发了涵盖经典诵读、书法篆刻、艺术鉴赏等六大类别的校本课程群,常态化开展“阅享四季”系列阅读活动。老师们注重体验式、探究式学习,让课堂充满趣味与探索的活力,坚持“以儿童为主体”,为每个孩子提供个别化指导。同时,通过构建“五育融合”的育人体系,开展读书节、体育运动会、校园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平台。
高新区实验小学打造了“多彩少年,闪耀童年”的德育品牌,通过“三启”少先队仪式课程和“七色花 爱祖国”大思政课程,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学校在延时服务时段为学生提供六大类主题式特色课程,涵盖音育、体育、美育、科创等领域,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学校的红领巾社团如书法社团、无人机社团、晓韵合唱团等多次在省市区级比赛中获奖,展现了新区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校园里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实现个性化成长。
鲁西新区高度重视教育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多项举措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新区指导各学校开展“医校”协作工作,举办相关讲座96场,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
教育数字化转型也是新区教育发展的一大亮点。全区3482名教师参加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教研线上研修,多个优秀课例在省市评选中获奖。教育体育服务中心获评省级“电教系统教育数字化推进工作优秀集体”,展现了新区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突出成效。
校园安全防线同样牢固。新区开展预防未成年人溺水专项行动,设置救援竹竿7000余根,开展专题讲座110余次,发放宣传教育材料36.8万余份,为学生安全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