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葛红岩 通讯员 郜玉华 苗蕊
从“分散弱”到“协同强”,从“产业单一”到“全链融合”,菏泽牡丹区沙土镇通过实施“跨村联建”实践,让果蔬产业发展激荡新活力。
沙土镇的芦村、赵屯、南宋庄等几个村庄均有果蔬种植的传统,由于各村独自发展,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优势。为破解“小而散”的问题,沙土镇党委审时度势组建芦村片区,将“跨村联建”作为破局关键,聚焦果蔬种植加工产业,推动相邻村庄从“各自为战”转向“抱团攻坚”,着力打造规模化、标准化、融合化的产业示范片区,探索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新路。
芦村片区成立联合党组织,由镇党委选派优秀干部担任负责人,各村党组织负责人任委员,构建“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协同作战”的组织体系。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参观学习活动,让大家亲眼见证联建带来的好处。依托片区果蔬种植传统优势,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整合零散地块,建设标准化果蔬种植基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生态种植模式,聘请农业专家定期指导,从源头上提升农产品品质。
“品质上去了,品牌也要跟上。”沙土镇党委书记刘保安说,“指导片区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种植,统一推出了‘元宝麻麻’‘了远’等多个自有农产品品牌,从包装设计、质量标准到销售渠道全流程规范统一,让绿色果蔬有了‘身份证’。”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产业,建设冷链物流设施,推广电商销售模式,实现“产销一体化”,果蔬销售价格提高了20%左右。
借助沙土镇作为“食品小镇”的产业集群优势,该镇进一步推动片区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向融合化转型”。依托冰韵冷链物流、途胜物流等企业引进了多家食品加工项目,带动特色果蔬规模化种植,构建起“种植培育、仓储物流、食品加工、直播带货”的全链条产业体系,实现从“一村一品”到“多村一链”的产业升级。
目前,芦村片区通过大力发展甘蓝、胡萝卜、芦笋等果蔬种植,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等20多个,种植基地近3万亩,片区内各行政村集体经济持续提升,走出了一条跨村联建、产业跃升、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如今,芦村片区已成为沙土镇乡村振兴的“样板”。“更深远的变化,在于‘壁垒’的打破,各村之间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新格局。”刘保安表示,将继续完善联建机制,拓展产业领域,推动更多片区实现“资源整合、产业升级、治理优化”,让“跨村联建”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