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产业兴旺才能“丰”景如画。鲁西新区深谙此理,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精准发力,持续用功,致力于做好做活这篇“大文章”,有效激活了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
近年来,鲁西新区坚持以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为指引,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摒弃传统、低效的种植模式,转而大力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优势的农业产业。通过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步伐,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通供应链,鲁西新区正努力实现从单一农业生产向“生产+加工+科技+营销”一体化发展的转变,形成了产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特色产业“百花齐放”,拓宽富民增收路。在鲁西新区吕陵镇,火红的辣椒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吕陵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由村党组织牵头,通过流转土地、领办合作社等方式,创新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短、平、快的辣椒产业。这种模式形成了支部引领方向、合作社提供服务、农户专心种植、企业保障收购的“订单式”产业链条,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在鲁西新区佃户屯街道,小小的黑木耳同样开出了“致富花”。当地依托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建设黑木耳种植基地。基地里,村民们熟练地采摘、分拣、晾晒,一派繁忙景象。这一产业的有效发展,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更直接带动了周边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村民每人每月可获得3000余元的稳定收入。
从吕陵镇的辣椒到佃户屯的黑木耳,从陈集镇闻名遐迩的山药到马岭岗镇领跑全市的草莓,再到吕陵镇的山农酥梨……鲁西新区大地上,一个个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发力,它们规模不等、形态各异,却共同指向一个目标:打开乡村的“致富密码”,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让乡村的经济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