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菏泽频道>内容详情

13道工序酿“牡丹香”!曹州合香串联菏泽鲁西新区,让非遗香飘海外

2025-10-11 17:11:1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山海新闻 李冬访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让古老技艺在当代焕发新生、实现区域协同传承?在菏泽,曹州合香第四代非遗传承人冯显用二十余年的坚守与创新,给出了生动答案。随着即将在吕陵镇江北V谷设立工作室的计划提上日程,曹州合香将与更多非遗传承人抱团发展,进一步串联起菏泽的非遗传承脉络,为地方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匠心坚守:二十载深耕,让合香技艺“活”起来

“自2006年开始,我便一头扎进了曹州合香的世界,致力于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冯显的话语中满是对这门技艺的热爱。作为曹州合香第四代传承人,他不仅承袭了祖辈流传的制香技艺,更以“制香大师”的匠心,将传统工艺与现代需求相结合。

曹州合香的魅力,藏在13道严谨的工序里——从选材、炮制,到配伍、碾粉,再到和泥、发酵,每一步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当代传承人的坚守。依托菏泽本地丰富的药材资源,冯显创新性地将牡丹花根皮、木瓜等地方特色原料融入香方,研发出花香、果香等多类香型,打造出300余款产品,其中仅牡丹香就有17款,芍药香4款,既保留了传统合香的温润质感,又凸显了“国花牡丹”的地域文化特色。去年,其作品还亮相“荷花杯”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在省市文旅产品展销会上广受好评,更通过“牡丹大讲堂”“非遗产品进学校”等形式,让合香文化走进大众视野。

创新破圈:产业化发展,让非遗走向更广阔舞台​

非遗传承,既要守正,更要创新。2022年起,冯显开启曹州合香产业化探索,搭建“线上+线下”销售矩阵:线上在小红书、抖音、快手等平台开设账号,不定期直播,让曹州合香通过镜头触达全国;线下订单覆盖广州、厦门、烟台等多个城市,甚至远销海外,让中国传统香文化走向国际市场。​

在鲁西新区,冯显已布局东城国际工作室,负责技艺研发;在牡丹区沙土镇设立工厂,保障产品规模化生产。据了解,其生产过程中已使用牡丹花100万朵、牡丹花根皮1.2吨,相关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不仅实现了非遗技艺的市场化转化,更带动了本地特色药材种植与加工产业发展。

区域联动:吕陵镇搭台,共筑鲁西非遗传承生态

“11月前计划搬入吕陵镇江北V谷,这是曹州合香传承的新起点。”冯显表示,希望和曹州密境文化交流中心的更多非遗传承人携手,形成“抱团发展”的传承格局。作为鲁西新区非遗传承的重要节点,吕陵镇江北V谷凭借文化集聚优势,将为曹州合香提供更广阔的展示与交流平台,推动合香技艺与其他非遗项目的跨界融合。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传统作坊到产业化布局,曹州合香的传承之路,既是一位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更是吕陵镇与鲁西新区协同推动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生动缩影。随着更多非遗项目的集聚与发展,鲁西新区将进一步擦亮地方文化名片,持续完善非遗活态传承生态,放大区域特色文化影响力。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马宏观